美文网首页
《系统之美》读后感

《系统之美》读后感

作者: 凡世炼心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09:29 被阅读0次

三天时间啃完了《系统之美》这本书,虽然它的内容有些枯燥晦涩,还是让我相见恨晚。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接触系统这个概念很早。当时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流于表面,大约在于合适的算法、规范的输入和预期内的输出等内容。但是从此以后,算法、模型等系统基础概念一直伴随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习惯于用系统思维去思考事情,重视事情发展的边界和方向,以期预测相应的结果。


这本书引用了很多图文、数字来阐述不同的系统模型,解释了系统运转方式的动态性演化如何改变系统,让我对此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以前觉得混沌不明之处更清晰起来。

很多系统都有其内在范式,远非我们表面观测到的样子,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系统目标。每个系统表面上都会有几个明确目标,通过各项反馈回路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到达一个个动态平衡,实现一个个动态目标,从而在这些动态目标之上,实现系统的最终目标。


在我以前的概念中,写文章是一个系统工程,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就是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中间则是事件的演化过程,过程可用的模型有总分、并列、递进等,这些所有的要素构成了一篇文章。

但是我一直有个困惑,作者写作过程中,文意会随着内容一步步改变,不一定都随着作者的初衷前进,但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比最初构思更丰富、更圆满的状态。更有意思之处是,每一次的修改都会让文章呈现一个更丰满的面貌,改过几稿后,再回看初稿,作者本人都不禁乍舌:“这真是我当初写出来的吗?我当初是怎么想的?”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的困惑很好地印证了大脑思维系统这个复杂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思维虽然局限在固定的结构和框架中,却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让文章内容向未来的方向自行演化,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系统,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让整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尽管系统神秘而复杂,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些改变系统的方法,由浅入深分为不同层次。

第一层是通过改变构成系统的要素来改变系统,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方法;第二层是通过调节系统动态性回路来改变系统;第三层是系统自身规则和自组织特征的改变,第四层是系统目标和系统范式层次的改变。

在作者看来,复杂系统的内在运行范式很难为人所控制,这些方法很多都是建立在对系统模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并非易事。

因此,作者提出与系统相处的办法是与系统共舞:我们可以和系统做朋友,观察它、学习它,然后向他人展示自己做出的心智模型,重视信息共享,不断调整模型,也许会有更多收获。

(2022年10月25日)

相关文章

  • 《系统之美》读后感

    关于本书,笔者已经忘记当初是基于何种缘由买下它的?甚至都已经遗忘了是如何知道其存在的。 概述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

  • 系统之美读后感

    所谓系统就是内在连接,外部整体。人在系统面前也只是一个要素。所以对一个系统来说。 比如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

  • 《系统之美》读后感

    这两天看了《系统之美》, 我没想到这本书这么早进入我的已读书单。 因为在看其它书的过程中,它有很多次被提到。 以至...

  • 系统之美读后感

    最近在阅读是系统之美这本书,目前读到了第1章。我现在来讲述一下,我第1章还记得的内容。 第1章它主要讲了系统的基本...

  • 《系统之美》读后感

    三天时间啃完了《系统之美》这本书,虽然它的内容有些枯燥晦涩,还是让我相见恨晚。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蒋勋破解莫奈(或梵高)之美》的读后感

  • 2018-03-16

    系统之美

  • 对于系统学习

    记书名:《系统之美》《系统思考》

  • 《系统之美》读后感随笔

    系统式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全局视角考虑问题,捕捉要素、连接以及功能性构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管理学的“杠杆解”...

  • 《系统之美》读后感1

    系统是一门学问,这次拜读大师的书,了解关于系统的知识。 一个系统的构成包括三部分: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比如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系统之美》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fq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