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节来临,菜市上就看到绿绿宽宽的竹叶。还有长圆细巧的芦苇叶,知道包粽子的节日来到了。
每家每户一般都独自在家里准备好一捆捆竹叶清洗干净,置于盆中,还有圆粒白色糯米,红豆,蜜枣等等馅料,以及捆扎粽子的五彩棉线。操作着五彩缤纷的材料色彩非常美丽。
取一张绿色的竹叶双手折成漏斗形,平面呈三角形状在左手上,右手将其填充足馅料后,从三角形横边的粽叶向着尖角方向覆盖按压好三角形平面及两边的边缘,最后多出来的粽叶沿着尖角再弯卷一边成为一角,采用彩线固定好后这样一个四角形的粽子包裹好了。满手的绿叶,白色珍珠般的透明糯米、红豆馅料,色彩鲜明,仿佛手中捧着的是珍珠玛瑙了,也仿佛在玩一种彩色的手上游戏。当包好粽子后,一颗翠绿的珍珠造型就制作很成功而来,特别开心美丽。犹如香叶竹签写成的一个个清新秀丽的文字,晕染心灵。
这么美丽的端午节,竹叶翻转,糯米黏香。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小时候家乡端午节。那是长江以北的小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当满园满坡栀子花盛开的五月初五这天喜欢制作一种面食来度过这个与农耕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节日的。先将小麦在石磨中加工成面粉,然后使用一种铁质的长柄圆勺倒入稀胡胡的面糊配上葱盐调料一起放入油锅中炸制成一个圆形的香饼,俗称油香饼。这种圆形油饼外皮焦脆透着葱绿特别香软可口。他们会炸制一大竹篮管挂着通风的地方,便于储存取食。
现在随着国家的园林规划政策,家乡的人们已经搬到拆迁房,住上了高楼。我想他们也一定跟城里人享受幸福的生活了。拎着环保袋,逛菜市超市,采购竹叶芦苇叶糯米红豆,快快乐乐的山环水绕般一样在端午节学会了包粽子呢。
看到家家户户亲手制作的玉米,紫薯,花生,猪肉等等各种馅料被绿叶裹满缠上彩色的线条制作的粽子,还有商店里销售的著名五芳斋冷冻粽子。这些节日活动都是跟一个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他赤胆忠心,多次进谏楚怀王,富国强兵,进行国家改革,不被理解反被奸佞诬陷遭流放,不忍国家灭亡在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自杀。为了江中的鱼不吞噬屈原的尸体,就投之以筒米,后来发展为五月五日包粽子的习俗的。其实一开始不是跟屈原与关系的。粽子汉代就出现了,采用北方的黍米制作而成的,是祭祀祖先的食品。晋人周处《风土记》中也说“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抗叶裹勤米煮熟,谓之角黍。”从南北朝开始,文化的融合,富有更多的文化意义,文人崇拜耿直有才的屈原,粽子不仅和屈原联系起来, 而且以楝叶包裹,系以五彩丝了。
龙舟竞渡它的起源应该隐含在先民崇龙祭龙模仿龙、驱旱求雨或止雨祈晴、祈求丰收增产、驱邪厌胜、祈子求嗣五种仪式中,与先民特定的生产、生活、信仰习俗自发结合在一起。所以有的说起源于南方水居民族庆祝龙神再生的祭典,有的说起源于我国南方船棺葬习俗,开始并不是龙舟,而是代表南方少数民族鸟图腾的鸟舟;借助鸟的飞翔能力使亡魂飞入天堂。随着龙信仰成为农耕民族的普遍信仰,鸟形舟被龙形舟所取代, “魂舟”也演化为单纯的竞渡之舟,并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得到广泛流传。
端午风俗固定在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形态上。赋予端午节一文化精神上的意义。屈原高尚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文学上有很多诗词也写了怀念屈原。唐朝文秀在《端午》一诗中就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宋朝的王硅《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诗中对楚国国君昏庸无能的耻笑,同时也缅怀了爱国诗人屈原。宋朝的黄庚《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说“御池风暖水如鳞,争看兰舟竞渡人。应是君王好忠直,至今犹为吊孤臣。”北宋诗人张来的七言绝句《和端午》,即表现出了对屈原的痛悼之情,其诗曰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巨能还。国亡身烦今何有,只有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的从一开始浴兰带艾,驱赶虫毒,到后来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风俗发展的流传,至今2000多年了。因为它的意义一定是存在在贫民百姓生活中。端午文化真是精神上能够满足照顾人民的很多需求。首先端午包粽馈赠兄妹亲友,也是时令的食品传递温暖爱心、传递亲情。有时间将自己亲手技巧折包的粽子是一种技能的展示,增加亲人间的一种认识,体现了节日的感觉温馨。通过传统的节日文化制作食品活动链接确认着亲情,与中秋、春节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重复着亲情的确认。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中华文化得到传承。端午节虽然不如春节大家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是各家独自承担包粽子义务,幼小的孩子有时在家中,观察大人忙碌着泡米、很多圆圆的豆子,清洗粽叶,他们觉得很好趣,也是能够感觉到节日的色彩的,就会也想跃跃欲试,拿起绿叶把玩,伸手来把抓玩盆之花色馅料,这时长辈就会跟孩子们传递着端午节屈原有关的一些事迹、宣扬屈原精神,因为纪念屈原成为人们大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了。所以就在孩子们把玩一片片粽叶中,了解到的中华文化,在下一代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烙印,等到传承的时候也如一定模仿下来,这些是中华文化的代代相传的啊。
端午节温暖美丽的风俗,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祈求,对忠贞爱国志士的崇敬。在几千年的传承生活中,言传身教,一代代感受生活之美,继承传统文化,这些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之所在吧。
端午随笔端午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