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是恰如少年还是本就少年?写出这个题目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
没想到从小学到现在时隔十多年,我还能有机会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木头人,姥姥姥姥几点了,编花篮……这些小游戏,与其说没想到,不如说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想过。
我带着他们做游戏,从小朋友们的欢呼和笑语里,我似乎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他们可以高高兴兴地打个滚;摔倒了可以哇哇地撒娇;踩疼了小草可以爬在地上真诚地说声“对不起”…
一个小朋友,嘴唇都裂开了还在撕心裂肺地扯着嗓子给我们讲故事,我让他声音放低一点,“嗓子不疼吗?”…他依旧还是滔滔不绝,因为有人在听。
可惜,小朋友可以,我不可以。我在努力地学他们很像。
年少轻狂的我们已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处处都在学着闭嘴,不再轻易地将梦想逢人就说,所以我一直特别喜欢问小朋友们眼中未来自己的样子,他们会争来争去,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你要当科学家,我就要当比科学家还大的××家”。
希望这些小朋友的父母能遵从孩子的意愿,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上天已经赋予了每个孩子特殊的才能,耐心陪伴,孩子的大脑丰富多彩,深不可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