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经济学上面经常讲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也会经常能够遇到,叫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有没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也叫协和效应。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电影院看电影不知道看什么好,然后买了国内某知名导演的新作,看了看影片介绍觉得还不错,演员又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小鲜肉,想着和朋友一起看电影放松放松,然后等到电影开播发现影片自己不感兴趣(这里省略一万字,国产电影你懂的),但是自己已经和朋友大老远的跑到电影院,又买了票了,想了想还是看完吧,最后我们付出了哪些成本呢?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原本没准可以去做其他更有意思的娱乐活动),仅仅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前期有了一定的付出,所以我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为我们在一件事情的持续投入,而忘记了原本做这件事情的初衷。
场景1:赌博
可能很多人没有去过赌场,但是逢年过节的会和亲戚朋友玩一些麻将,扑克牌之类的,或者小时候都去过游戏厅,玩过商场里的老虎机等等,我们在参与这些赌博活动的时候(或者看到过其他人这么做),如果我们输钱了,我们可能想着不行我要捞回来,这一局拿不下改天也要把输的钱连本带利拿回来,一般最后的结果就是越付出亏得越多,最后可能亏的倾家荡产(赌徒都是这么死的)。
场景2:买衣服
买衣服时,在店里反复挑选,反复试穿,不停地跟店员沟通。店员在你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不让这部分沉没成本损失掉,可能会给你更多的优惠,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因为对于你来说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对双方都有足够的沉没成本,如果你懂的这个经济学概念,可能就是店员给你更大的优惠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高高兴兴回家,如果店员懂得这个概念而你不懂,他已经知道你很喜欢这个衣服,最后可能你拿到一个很小的优惠或者没有优惠,买了衣服回家。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结:
第一,我们要认清沉没成本其实是没有好坏的区别,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花费。
第二,因为这种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的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沉没成本解释的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