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属黄鹤楼景区)
湖北武昌。黄鹤楼下。李白送孟浩然登上客船。
于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句就传唱了一千多年。
扬州,古称广陵。李白在江边唱的那首诗的题目,叫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
那么,李白为什么不唱“烟花三月下广陵”呢?首先,当然是韵脚的要求。最主要的,因为当时的扬州府,府治还在南京,不在扬州。看来,孟浩然这次除了去广陵,还要去广陵周边的南京等地转一转的。
当然,除了广陵,扬州还有其他几个古称。其中,最著名的是“邗”。扬州曾是古邗国的所在地。由此推算,扬州城的建城史超过2500年。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远征齐国,率领军队跨过长江,开挖了一条运河,直达扬州城下。这条运河当时叫“邗沟”。从名字上看,这条所谓的“运河”,当时规模很小。
(高德地图截图)
但是,就是这条小小的邗沟,却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最早雏形。
吴王夫差绝对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军事行动,过了一千多年后,被隋朝的隋炀帝进行了扩建,借用黄、淮水系,以及沿途湖泊,形成了连通京、杭的大运河。
当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除了用于运送粮食,还为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候,可以坐着船,从家门口的洛阳直达扬州,不用坐着马车奔波在土路上,颠得屁股疼。
据记载,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船队浩荡,前后绵延200多里。
隋炀帝这么一折腾,就苦了沿岸的老百姓。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给皇上弄好吃的,可谓脑汁绞尽。结果,就绞出了一道“红烧狮子头”来。
笔者眼拙,看着盘子里的“四喜丸子”,却怎么也看不出哪儿像“狮子头”了。不过,红烧狮子头的名号很有些来历的。据说,当初这道菜的造型呈“葵花”状,还真是有点像脖子上毛发炸开的雄狮头呢!
由此看来,今天的红烧狮子头,在造型上已经不那么正宗了。
不过,当初皇上吃的美食,走上了咱们老百姓今天的餐桌,咱就不细究造型了,好吃就行。说来也怪,扬州的红烧狮子头,确实比其他地方的美味,为什么呢?笔者也说不清。
隋炀帝多次下扬州,是因为扬州的繁华,扬州的美食和美女。绝对不是为“瘦西湖”而来。因为,那个时候,“瘦西湖”的美称还没诞生。隋炀帝太喜欢扬州了,最后,竟就死在那里。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正好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叉点上。
扬州城,瞬间成为这个十字路口上的一颗明珠。而距离扬州不远,长江南岸,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直到500年后的南宋,才被称作“镇”。
(高德地图截图)
有的看官可能觉得有些疑惑,从地图上来看,扬州城距离长江边的“瓜洲镇”明明有将近20公里。扬州根本算不上江边。
其实,现在的瓜洲镇,当初并不与陆地相连,只是江心的一个“沙洲”。也就是说,浩荡的长江之水是在“瓜洲镇”南、北分流而过的。
瓜洲北边的支流,就在扬州城南不远处滚滚东去,直入大海。
唐朝,一代宗师,鉴真大和尚就是在扬州城下起锚,前后历十几载,双目失明,凡六次东渡,最后才成功抵达日本奈良!
时光匆匆,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千多年后,当乾隆皇帝沿着隋炀帝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南下,到达扬州的时候,他没有像他爷爷康熙皇帝那样,住在寺庙里面。而是另外建造了行宫。可见,乾隆比他爷爷会享受。
(天宁寺)
康熙皇帝住过的天宁寺,从北宋开始,见证了无数战火,历多次修缮,至今犹在。
这块遗留在廋西湖景区内的“花石纲”,就是因为北宋末年的战乱,滞留在了扬州的。本来,它应该沿运河而上入京。
当然,假如没有战乱,它经过山东的时候,会不会被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劫去,就是另外一说了。
乾隆皇帝南巡,虽然没有像当年的隋炀帝那么过于张扬,但毫无疑问,也是耗费巨大。
不过,彼时那些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们,看起来,还能供得起皇帝的巨大耗费。
否则,他们哪儿还有闲心思,用了仅仅一个晚上,就给乾隆皇帝造出了一座京城北海的白塔呢?而且,建筑所用材料竟然是白花花的食盐!
(瘦西湖白塔)
故事不知真假,但却能说明当时大运河岸边的盐商们多么有钱了。笔者不知道,那些盐商们如此在皇上面前炫富,后来有没有后悔?
不管怎样,瘦西湖的白塔是留下来了,供咱们老百姓欣赏。
瘦西湖,这一美名,也是从乾隆年间开始流芳百世的。
(瘦西湖景区大门)
除了美景留世,当然还得有美食。
当年,盐商们为了取悦皇上,重金招致淮、扬所有名厨,为乾隆皇帝精心烧制了多道美味佳肴。大煮干丝,便是其一。
有人说,大煮干丝,是检验一名淮扬厨师是否合格的试金石。这并不为过。
大煮干丝的主料,用的是当地的特产豆腐干。
豆腐干,并不稀奇。然而做起来,却大有讲究!
首先,要把薄薄的豆腐干切成牙签一样粗细均匀的豆干丝。这是考验厨师的刀工。
然后,用熬制的美味鸡汤,把事前备好的,粗细统一的豆干丝、笋丝、口蘑丝、藕丝、火腿丝等等一共九种“丝”,先后烫煮、入味而熟,同时,又不能把这九种“丝”弄成碎末。无疑,这挑战的是一名厨师对文、武火候的了然于胸的程度。
千年时光匆匆过,仍见运河静静流!
京杭大运河,这条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大运河,跨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主要载体。
2014年,京杭大运河和瘦西湖双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