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这个词是台湾来的吧,我从小就喊自行车,河南话也叫洋车。读高中时听到后弦的《单车恋人》,诶,好像确实洋气了一些。上周和小江江骑着共享单车去她要新搬的家,一路说说笑笑,骑车在初夏傍晚的微风中,很是享受。
回忆起几件自己与自行车的故事。我是小学四年级暑假才学会骑车的,基本是周围小朋友最晚的了。姥姥家附近有个小女孩,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单手骑车,另一只手拎着一兜鸡蛋,大人们看到便夸:哇看那XX就是厉害,单手骑得那么好。(似乎那时候不是很注意安全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站起来晃悠到别处,好避开这个尴尬的话题。毕竟,一年级的时候还可以理解,二年级勉强,三年级有点说不过去,四年级真的觉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不会骑车了。印象里,二年级暑假、三年级暑假爸爸都尝试教过半天,但无奈我一点都找不到感觉,反而增加了几分恐惧,教学便不了了之。到四年级暑假时,再不学会实在有点难为情,哪有到读初中还不会骑车的小孩呀,这不是笑话嘛。于是,痛下决心,再次尝试。爸爸的教学方法是左脚踏在脚蹬上,双手扶车把滑行,我们称之为学会“靠”,这个会了,就等于掌握了平衡,那么上车就可以前行了。俗话说难者不会,我始终歪歪扭扭无法掌握靠车的核心,在爸爸扶我的车子时还划破了他的腿。可能他真的有点没耐心了,就说我太难教,让我自己去摸索。这时候妈妈来了,一看就讲难怪我学不会,方法不对。妈妈让我直接坐在车子上骑,她在后面拉住后座稳定住车身,我眼看前方只管大胆往前骑。没想到这个方法真的很奏效,来回几圈后,我便学会了。当晚就在外面骑到天黑也不舍得回去,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巩固。就这样,四年级的大龄儿童学会了骑车。
从上面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爸妈的思维是不同的。爸爸是勤恳不偷懒,老老实实做基本功。妈妈的想法更灵活,日常就喜欢“投机取巧”。且往后看。从姥爷家到我家的路就两条,一条就是规矩的大路,一条是干渠边上的小路。爸爸是规规矩矩骑车走大路,但妈妈觉得绕远,偏要走干渠小路。那时基本每天放学都要去姥爷家。爸爸早就不许妈妈走小路,说不安全,但是对于妈妈无效,记得我爸很生气,还对妈妈说:如果你自己骑车不管你走哪条,但是带着娃的话就要走大路。然而我妈岂会如此听话,结果变成了,带着我也走小路,等我学会骑车了,带我骑车走干渠,回家后我俩还会统一口径说走的大路。也许,我现在骑车技术熟练,也和这个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吧。
学会了骑车后,爸妈就决定为我买一辆自行车,五年级开学后,就自己骑车上学,选的过程也发生了一点插曲。到中原商场卖自行车的地方后,爸妈就去看凤凰和永久,看上了一辆24的凤凰,就是满大街的那种棕色凤凰车。而我转了一圈,看上了一辆黄色的22车,牌子我至今记得是速派奇。凤凰车240元,速派奇360元。那时的几百块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妈妈说买凤凰吧,老牌子还便宜,而我坚持买黄色小车,确实很新颖好看。我和妈妈为此无法达成一致,爸爸其实也倾向凤凰,确实一百多元的差距不能忽视。但那次我真的非常固执,坚持买小黄车,不然宁肯不要,站在原地还哭鼻子。后来爸爸还是满足了我的心愿,为我买了喜欢的速派奇。不过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速派奇算是那时的一个新品牌,材料比凤凰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妈妈的凤凰车骑了几年就生锈迟钝了,而我的小奇一直伴随我到大学都还保持良好。
关于小奇。读大学时校园里流行骑车,现在回忆简直不能理解,校园一点都不算大,真是懒惰的年轻人。大二时我也把小车搬去了学校,从此开开心心骑着上下课,出门买东西。但是大三的暑假留校考研时,一天晚上小奇被偷了,为此我难过了一整天,也许别人不能理解丢失一辆单车至于么,但是小奇伴随了我的小学初高中直到大学,就像一个伙伴。丢失小奇后我也不愿再买新的自行车,就又开始走路上课。直到大四有天去上自习,在教科院楼下看到了我的小黄车,像老友重逢,激动的叫出声来,得知是一个大一的妹妹在旧货市场买的。本来真的很想再重新向她买回来,但是爸爸说虽然丢了,但是现在有个好的主人也挺好的,学妹还可以和它共处几年,发挥它的价值,于是作罢。
有时候人在当下,也不会想太多,但每个人都是从无数的过去走过来。回忆起过去也很美好,趁着能想起来一些,赶紧记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