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

作者: 临拂晓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7:36 被阅读0次

        红绿灯真的那么有必要吗?

        书里提到,荷兰的一个交通规划师莫德尔曼观察到,当一个城市停电导致红绿灯失灵的时候,交通状况没有变差,反而变得更好了。这个观察启发了他。

2001年,莫德尔曼在荷兰一个叫德拉赫滕的城市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市中心最繁忙的路口去掉红绿灯。

把它改成转盘,并且去掉分道线、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分界,把这里变成了一个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混行的区域。

听到这样的规划,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疯狂?莫德尔曼的这个计划跟我们心目中的“交通规划”这几个字完全是背道而驰啊。

那这个实验结果如何呢?效果极佳!这个路口的交通居然变得更加通畅了,在车流量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数量还大大减少了。

这个经验之后在荷兰、西班牙、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广泛实验,结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取消红绿灯”的热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跟我们的直觉完全相反的效果呢?

这是因为每个参与交通的人都有自主性,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而这些个体的判断比信号灯、分道线、减速带这些东西,更适合时刻变化的具体情况。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没有了信号灯和各种标志,给人带来的不安全感,让人们更加小心,反而提高了路口的安全性。

莫德尔曼就认为,当司机因为没有了红绿灯和各种标志的干扰,专注地开车时,就会更加谨慎,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

相反,如果规则太多、标志太多,司机就有可能会过于依赖这些规则,从而掉以轻心、放弃思考;

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规则太多而感到压抑,倾向于去钻规则的空子,比如在两个测速摄像头之间超速,从而体会一下违反规则带来的“快感”。

而取消这些外在的权威和限制之后,带来的结果很像在一个拥挤的溜冰场上发生的情况。

虽然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其他人的滑行速度和轨迹,随时调整自己的滑行,结果就是虽然有点拥挤但非常有序,而这是任何预先的设计都不可能实现的效果。

这种由自发产生的秩序,在作者看来,往往就是最好的秩序。

社会属性,国情,路段,时间长短,常变。

相关文章

  • 例子

    # 开学了 - 一天 -二天 - 三天

  • 例子

    例子1 例子2 例子3 例子4 例子5 例子6 超链接 黑体 下面是代码块 下面是引用 引用

  • 例子

    莫言在《母亲》一文里写到了两处他在小时候不能理解,但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处是: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

  • 例子

    要求1,三个inputview同时有值的时候按钮可点击. 要求2,网络请求完成之后,才能再次点击. 传统实现,在t...

  • 例子

    红绿灯真的那么有必要吗? 书里提到,荷兰的一个交通规划师莫德尔曼观察到,当一个城市停电导致红绿灯失...

  • 例子

    忽然想找个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讲出深刻道理。 唱首歌就来了灵感。 生活就像我的歌声, 时而不靠谱 ,时而不着调。

  • 例子

    举两个例子: 一、肺部的硬化。就是肺泡组织因为炎症不能被及时治愈,造成溃疡,疤痕累累,肺泡逐渐被纤维性物质取代,产...

  • 例子

    很多查询都可以用经典的学生-课程-成绩案例来表示,下面是一些我在笔试或面试中遇到的经典题型。这些题目没有涉及到索引...

  • 例子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一个跟我经历类似的孩子,在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的情况下,父亲不赞成他再读书,他在他独身舅舅的资...

  • Pytest实战例子

    例子1: 例子2: 例子3: 例子4: 例子5: 例子6: 例子7: 例子8: 例子9: 例子10: 例子11: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q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