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目送》,不回头,不必追

作者: 丹菡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8:39 被阅读0次

在秒懂名著课上,摩西老师讲解完《背影》,布置的作业是:多图解读龙应台《目送》。

读《目送》时,你会自然而然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住往目送的,都是对方的背影。我也屡屡试过,和棋哥的每次分别,我在这头会一直看到他的背影消失,而他真的没有一次回头。

不回头,不必追。

那么我先根据摩西老师讲的脑图解读五步法进行解读吧。

第一步:抓取信息

人物:我(龙应台)、华安、父亲

地址:家、维多利亚小学、机场、大学、医院、火葬场:

时间:2004年龙父去世,出版20O9年

创作背景: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龙应台除了父母兄弟,并没有其他家族亲人,因而她对许多“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严重的时间上的延迟。

2004年,龙应台父亲的逝世,52岁的她,此前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她感觉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

父亲的过世、母亲的失忆,儿子的成长,作为女儿与母亲的龙应台不得不独立,从头学习人生的基础课程,她开始觉得大部分社会议题其实都只是枝微末节。

对她而言“评论与文学,两者都是我”,无论写什么,核心都是对人最深的关切。当她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一切都必须是自我承担和接受。于是在感悟与悲痛中写下了记下了《目送》。

第二步、扩充资料

1、笔锋锐利、惯于批判外界现实的龙应台,在本书中,开始对亲情作详尽感受描述,对生活作深度的体会与思考。带着慈悲之心,对她生命中的两件刻骨铭心事情进行描写。

2、将笔触伸向了“人”的内心世界,用散文的方式,述说着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述说着亲情的血浓于水、离去的无奈与锥心疼痛,告诉人们亲人的重要与亲情的珍贵,告诉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永别。”

3、作者简介,度娘曰: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

1974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第三、四步:选择绘图样式,手绘脑图

1、全景地图。

六次目送,实际是完成了一个生命完整的过程。

起点,也是第一条主线从华安开始,从作者目送儿子上小学开始,到美国作交换生机场目送,到儿子进入作者教课的大学,这是一个生命从开始,到成长到自立过程。

第二条主线作者作为女儿,目送逐渐衰老的父亲车影,轮椅背影,及至最后火葬场的永别,用作者的经历去连接恐华安的生命轨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闭环。

本图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提取的金句就是:本文表达的不止是一份血浓于水亲情,也是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与终极关怀。

2、时间轴,作了龙应台和父亲和华安的时间轴对照图。

本图选取了龙应台和父亲和儿子六次目送对应的时点作分析比较,通过这六次目送,让52岁第一次经历至亲死亡的龙应台明白了“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用韦恩图解读本文写作手法

本文语言朴实生动,富有感染力,主要用了三种表现手法。

一是妙用叠词,比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极富表现力。

二是采用反复手法,来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

三是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有很强的画面感,引起共鸣,感人至深。

第五步:主动分享。

分享方式多种,写文也是分享的一种方式,故以此记录分享给大家。

相关文章

  • 秒懂《目送》,不回头,不必追

    在秒懂名著课上,摩西老师讲解完《背影》,布置的作业是:多图解读龙应台《目送》。 读《目送》时,你会自然而然想到朱自...

  • 《目送》 不必追

    前段时间在余杭图书馆参加了一个读书会,读书会通过朗诵的形式推荐书籍,在饱含深情的朗读声中,最能感觉到优秀书...

  • 目送,不必追

    还是105班,还是女刘大大,只是换了学校,新的起跑线。 估计还是第一桌,同宿舍有1.8米的高大室友,有...

  • 不必追,目送

    清明前夕和林先生一起陪着爸妈,给奶奶扫墓。常言道落叶归根,奶奶临终前唯一心愿还是要回到她初生之地,这里奶奶渡过了...

  • 《目送》——不必追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 目送,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

  • 不必回头不必追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若岁月可回头...

  • 《目送》:离别,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 只目送,不必追

    儿子是昨天去学校报到,领书,见到了新的老师和同学.今天,是9.1号,全国中小学生都开学了.而且,儿子是住宿.一周才...

  • 不必追,别回头

    1 他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紧紧抓住你,不让你离开。” 可是,怎么可能呢,现在已不是曾经,岁月已经历了千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秒懂《目送》,不回头,不必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f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