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沒動筆了,上次撰文還是8月10日。近期不論是上下班地鐵上,還是休息日,零散與大塊時間都用來聽讀英語。聽力一聽就至少四十分鐘,聽完後還要想,琢磨。閱讀一讀就一小時6篇文章,讀完也要思考行文邏輯,歸納整理亮眼的句法,拓展詞彙查牛津大紅詞典。
必須上量,才有質的突破。所以根本無暇,亦無心寫作。但搜集素材的意識雷達一直開著,不放過日子裡每一件平凡事,從中挖掘出不平凡的道理。
“食堂太貴了,訂這個套餐才10元”。同事建議我工作餐新選擇。
“謝謝!”我口上雖這麼說,心裡卻是“拉雞巴倒吧!這破玩意也值10塊錢!”
這是商家發來的一張漫不經心的拍照,都不配我用PS來修。
除了黑乎乎單薄的肉,蔬菜一點油水都沒有,幾乎就是洗洗切切就將可憐的幾塊塞進飯盒里。賣相上就一股窮酸low的樣,生命不可以這樣被敷衍和糊弄。否則哪來的工作幹勁?
10元,跟食堂8元,10元的大葷,5元的小葷,3元的素菜比,價格的確低,但也沒低多少。食堂的葷素啥質量,叉燒肉,里脊,餃子,獅子頭,更別說燒茄子更是油光锃亮,吃起來有滋有味。多花個3,5元享用可口帶勁的午餐,將自己能量的補充重視起來,增添一種儀式感,這才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的表現。
啥樣人,配吃啥樣的飯。啥樣的人,配過啥樣的生活。
10元價格看似低,這盒飯卻是一筆大大不合適的交易——因為其價值,內在價值(intresticvalue)遠遠低於10元。換句話說:買10元盒飯的,才是冤大頭。看似省錢,實則大大浪費。
那麼食堂菜餚的性價比如何?假設15元好了,可以在明亮的環境里與同事扯扯犢子,開開玩笑,彼此在工作的間歇都有個“別處”可以宣洩和釋放情緒,而不至於還要憋屈在工作場一個密不透風的地方,人不知鬼不覺的一個人覓食。
15元是價格,可收穫的價值卻不只是肉菜,而是一份同僚言歡,彼此吐槽,增進了解的高質量社交時光。
價格與價值,一字之差,天淵之別。對於有的人,這屬於常識。對於無知之人,貪小便宜之人,一輩子註定高大上不起來只能做屌絲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其中的區別。
階層固化是什麼?是認知差距造成的。認知差距怎麼形成?環境,教育,眼界,格局,身邊的資源。
你身邊的人啥水平,就是你在當下社會的位置。如果你覺得身邊人與你差距太大,思想無法共鳴,或難有值得自己學習和被激勵的榜樣,你得趕緊挪地方。同化,是一種很可怕的事。不知不覺間,一個人的銳氣就被慢慢消弭,雄心被蠶食,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竟成為當初鄙視的樣子。
說回價格與價值之區別。
2013年早春,東北大地冰雪未消,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都20幾塊,我將工資大部分拿來果斷邁進。20幾塊,跟其他十幾塊,甚至個位數股價的股票比肯定價格高了,可難道買股票是圖便宜買嗎?
這問題從我嘴裡說出來,都覺得荒唐,不入流。
妳買的是股票背後的價值,價格只是價值在某一時間的表現。當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時候邁進,當價值得到股市認可,股價走高開始體現價值,甚至走出高溢價時,才是考慮“月滿則虧”,勝利撤退的時候。
Price&Value,名牌衣服質量好,價格高的有道理,何況商品本身就帶有社交屬性,是一個人社會階層的外化。只要你看中了價格背後的價值,而且覺得價格公道,沒有太離譜,那就可以果斷出手。
妳買進的是品質,你過的就是品質人生。
妳買低價殘次品,你就是窮對付,小氣,沒個局沒追求的屌絲。
“士不可以不弘毅”,淺薄狹隘之徒,不階層固化才沒天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