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颜氏家训,做家庭教育的标杆
刘嘉琪
清人王钺(yue)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颜氏家训》十分推荐大家阅读,这不仅是一部系统完整论述家庭教育教科书,还为我们为人、处世、立身、治家等提供典范。
读古书,了解背景。在读前言时我就在想,是什么样的背景促使颜之推写下这本书?好奇心驱使我查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学,发现以下特点:
1.建安文学中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曹操创作四言诗,曹植大力创作五言诗、而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完成;
2.在西晋时期,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二陆(陆机、陆云两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
3.南朝时期的大小谢(谢灵运、谢朓)创作代表均是山水诗。
以上人物的成就,均有家庭的韵味,我在想:这本书的内容是否在当时大环境的教育集结?颜之推把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结合他的经验、阅历、心得等以“家训”的形式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对后人有所帮助。这是我的一点疑惑和思考。
读古书,了解家庭教育原则。在书中提到很多原则:比如重视早教、及时施教、严慈相济、均爱,不偏宠、重视品德教育、可体罚等不仅在当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现在我们的教育依然受用。
比如,重视早教这个原则。在《教子第二》中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这段话告诉我们古时候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和我们现在很多准爸爸准妈妈的做法其实是如出一辙的,所以,到现在我们还是很注重早期教育。0-3岁的早教机构训练孩子的机能,3-6岁幼儿园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均离不开家庭教育。
读古书,想教育成长。在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从卷一的教育子女问题、兄弟姐妹相处问题、父亲续弦再娶等问题到卷七不同形式的文化问题,均有案例和理论的呈现,让我们知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这句话“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意思是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日益增加,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会成为道德败坏之人。这种情形在初中很常见,初中的部分孩子和家长关系特别紧张,究其原因,如果在早期就能干预,就能尽量的避免这种事情。
学家庭教育,不管哪种身份,我们都能修己身。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学习和运用,尽量能规避一些问题的发生,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但因为年龄、阅历、经历的问题,有些问题我可能还不能参透。
《颜氏家训》是一部穿越千年的智慧宝典,是一本家庭教育成长的指南宝典,对照书籍,很多行为、做法都可以参考运用,但是还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读一读,就知道这本书很受用,所以很是推荐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