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习惯很难,原因有两个:
1)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
2)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今天我们论述第一点。
行为改变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
你设定的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
定时去锻炼,定期写作,定期训练等。
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相关。
第三层也是最深入的层次,就是:改变你的身份。
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
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要想真正持久地改变习惯,真正正确的做法是:
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
也就是说,我们的着眼点是:
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举个例子。
两个人拒绝吸烟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
这个回答暗含的意思是,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改变。
而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答稍有不同,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转变。
他不再认为自己是烟民。
现在,难以持续建立新习惯的真正的原因找到了:
我们设定目标并决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但根本没考虑激励我们行动的信念。
我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知道我们的就身份会破坏新的革新计划。
而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加入你属于只想消费、不远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不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
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如果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任何健身活动。
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你以为行为的潜在信念,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
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是你还是你,并没有任何变化。
内在激励的终级形式是:
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说我想要这样的那种人是一回事,而说本身就是这种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
你可能会处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一种习惯,但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
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改善只是暂时的,除非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
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
目标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步者。
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而是成为音乐家。
你的行为通常反应你的身份。
你的一举一动无非体现着你自以为从属的那类人该有的举动。
有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维护自我形象,并确保你的行为方式符合你的信仰。
你千方百计地避免自相矛盾或内在冲突。
理智上,你当然认为你应该培养良好习惯,可当他们与你的身份冲突时,你就无法辅付诸动。
在任何一天,你都可能因为太忙、太累或无数个其它理由而打乱你的习惯。
然而,从长远来看,你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碍这你。
进步要求你吐故纳新。成为你自己的最佳版本。
这需要不断地修饰你的信仰,提升和扩展你的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