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刚刚信主的时候,内心的火热催促我马上翻开圣经直接跳到《启示录》,贪婪地想知道那里面到底讲了什么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然而看得我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启示录》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几年前试图想去推动,纹丝不动,现在每次看到它,想去推,还是纹丝不动。外人看不出任何的不同,而我自己知道,因着想推动这石头,我手臂的肌肉得到锻炼了,全身的肌肉也连带着加强了。
虽然我还是读不懂《启示录》,但这和它的互动中真的给了我如何读圣经的一些启示。
首先,必须整体地读。
《启示录》作为《圣经》中最后的一卷书,如果不了解其他65卷书的内容,或者只知道其他几卷书的皮毛,当然读起来会感觉像是看天书一样。就像是两个情侣互相之间写的信,人家因为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有互相明白的“暗语”指代许多事,你猛地要拿来读懂,虽然你认识信上写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但是却不明白到底在讲什么。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把他们之间所有的信都拿来读,从头到尾地读,加上作者亲自点拨,或许才能明白。我读《启示录》的感觉正是如此。
其次,必须站在作者写作时的情景中读。
因着想读懂《启示录》我听过看过不少牧师和解经家的解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志雄弟兄的讲解。他很风趣地讲虽然圣经旧约是希伯来文写的,新约是希腊文写的,但是要读懂圣经靠的既不靠懂希伯来文,也不靠懂希腊文,而是必须要靠“上下文”。他举了一个例子, 《启示录》第三章里讲到老底嘉教会的时候:
3:14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
3: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3:16 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3:17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3:18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3: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这一段,以前对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个词 “老底嘉” 和 “不冷不热”。许多解经书里的解释也会直接翻译为“『不冷也不热』指既不冷淡,也不热心,亦即温吞吞。”。但是如果看上下文就会有疑问:如果不冷也不热指的是热心,那温的总比冷的要好,为什么主在前一句要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呢?感觉好像冷的都比温的要好呢。
老底嘉城市遗址
如果我们站在当时作者对着老底嘉人讲话的情景当中,去了解老底嘉人对”不冷不热的水”的理解,才能明白为啥温水反而是最不好的了。原来在里老底嘉不远处就有一个著名的希拉波里的温泉,老底嘉人用宽大的石水管输水入城。泉水的水本来是热的,但到城里时,已经变成不冷也不热。温泉如果是热的,因为里面含有碳酸钙,就有治疗的作为;如果是冷的,碳酸钙也沉淀了,就可以饮用,就如在歌罗西的冷水。但如果是不冷也不热,它就没有医疗价值,又因为泉水含有高量碳酸钙,也不适宜饮用,不知道的人饮进口中,立刻就要「吐出来」。所以当泉水到达老底嘉时,人们仍要储水于缸,等待冷却,以及碳酸钙沉淀才能饮用。 因此,当主对着老底嘉的人说你们「也不冷也不热」,「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老底嘉的人最清楚这是指他们在主里一无是处。因为或冷或热都有用,不冷不热就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假如读经的时候不了解这个背景,会很自然的以为这里主要是指泉水的「温度」并且把它引申为对主的热心。但是,如果站在但是作者讲话的背景上依据上下文来看,就知道这里更加指的是泉水的「功用」。
希拉波里的棉花堡老底嘉教会遗址
所以感谢主,虽然《启示录》对我来说还是疑问重重,但是借着一点点地啃圣经,让我慢慢地悟到该怎样去读一本书。其实对于读其他的书也是一样,如果想要真正读懂作者的话,学到作者想要传授的知识和经验,这两点也是成立的。只是每个人的时间太有限,我想,把这两点深入地用到读经典书籍中才是最经济划算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