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在产品思维课开篇有讲一个结婚教练的故事,结婚教练就给女孩第一次相亲提了三点建议:
一,打扮要女性化。不要努力表现自己。
二,不要谈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不要努力营造氛围,平淡如水即可。
三,适当的时候,主动结束约会。如果对方不再约你了,就放弃这个人。
第一点很好理解,就像一个产品一样,我们给对方一种印象一种场景,就是他在和一个女孩相亲。
第二点就是说我们不要刻意表现自己多么多么优秀,拿出自己最自然的样子就好,不必为了讨好争取对方拼命展现完美的样子。
如果是追求短线关系和片面接触,当然应该玩命闪耀。比如表演,比如做销售。但如果是长期关系,两个人认识相处的目的是缔结婚姻,成为长期合作、伴侣关系,那么就应该平淡处理。为什么? 因为每个人现在呈现的样子,其实都是自己过往所有经历的累加。有句话说:“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相亲时,对方看你一眼,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所以有了第三条,适时主动结束,因为对方没感觉。其实做产品也是这样的。长期关系里,没有人做得到。 你平平常常拿出来的样子,就是你真实的样子。这才是你可以稳定提供的样子,才是可预期的样子。从这个稳定的点开始,作为一段长期关系的发端,有可能才是靠谱的。
从你做得到的“点”出发
和相亲一样,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不要憋大招,自古长考出臭棋。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劲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一个“点”,其实很难持久。
梁宁说因为不论是相亲还是其它的事,看得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或者我想要的离我太远;我能做到的我看不上。这是无数人的痛苦。她认为,这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关注“点”。这个人只对“点”有感觉,对“线”、“面”、“体”的力量,完全无视,甚至完全没概念。
任何一个点都有它的来路,都有使它成为“今天”这个点的线、面、体。如果你对线、面、体完全无感,只想拥有一个点的当下,那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比如说你想嫁一个有房有车的人,看上去好像很难。但如果你找一个在BAT工作的码农,或者某个新兴独角兽公司的早期员工,稳定了几年之后,就会有房有车。
你要看到这条“线”,而不要纠结于当下的“点”。
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的结论。 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出自于《孙子兵法·势篇》,原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
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选择大于努力。企业家应该向外为组织赋能,而不是纠结于员工。那我们个人呢?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我的理解是要有大局观,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任何此刻困扰你的小事,十年后二十年后,你还会为它而焦虑吗?不会的,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耐心。查理·芒格,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客观,用了一生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要太被自己的主观世界困扰,跳脱个人,要看到整条线的逻辑,整个面整个体的发展。
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来经营自己,作为自己的CEO,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积极向外寻求势能,为自己赋能呢?当然要,而且这是必须的!我很开心做了正确的选择,参加九年九个远方还有007,为我的旅行、运动、写作赋能,让我变得更好。还有一点,我也知道现在的老板们都不容易,但因此压榨员工,要求员工们玩命冲在前线,自己无所作为坐享其成,这合理吗?如果一个公司过分强调平台,漠视员工的努力,也不去成就员工,这样的公司就不要去了吧。就算是螺丝钉,我也是一颗有温度的螺丝钉。
还是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选对平台,跟对人,顺势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