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原文学习之八十

《论语》原文学习之八十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06:03 被阅读0次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1]。”

    【注释】

    [1]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是说世之无道。设若朝闻世有道,死而无恨。

    宋·程颢、程颐:“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宋·朱熹:“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了。”

    【解读】

    道为仁之体,仁是道之用。如果在早晨悟知了道,就算当天晚上就死去都没什么遗憾了。道,这里理解为事物的客观规律。闻道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内在奥妙,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不惜用生命去换取真理,实际上是一种伟大的探索精神,更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摆脱,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这短暂的人生。只要我们在有生之年,积极努力,有所成就,如果早上感知了长期不解的疑惑,即使真的在晚上死去又何妨?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我们能够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其中未知的真理,在撒手西去的那天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为真理而献身就是死得伟大,死得其所。

    子曰:“士[1]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1]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指一种特殊的阶层。总的来说,多指有知识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此处言人当乐道固穷。

    宋·程颢、程颐:“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宋·朱熹:“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是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解读】

    一个人想要修身养性,立志在追求真理上,但是却日日担心自己会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这种人便不可能真正得道。因为真正有仁德的人,不以穿着好坏和饮食水平取人,自己更不会以恶衣恶食为耻;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也就是说,立志于道的人是不应该贪图享乐的。

    有信仰的人生才会精彩,做人最可怕的不是贫穷困窘,而是内心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少一个坚定的信念。立志于追求真理的人,就是内心有坚定信仰的人。如果一个人说他立志高远,却又不安于贫困,那么他就无法专心修道。做不到心无旁骛的人怎么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呢?所以,对于这种重物质享受、无法宁静自守的人,我们就没必要跟他谈论什么真理了。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新一代读书人,真正能分清精神追求和物质享乐的还有多少呢?所谓的高雅、情调、小资……究竟是追求精神层面多一些,还是追求物质层面多一些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的问题。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圣人的教导依然受用,人类应该永远将精神追求放在首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原文学习之八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l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