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快到了,还有几天闲空。有些村里人座在xxx商店门前的柳树下休息唠嗑。我们买了瓶装水也凑到树边歇一会,喝点水。
我们很快和好客的村民搭上了话茬,唠扯些过往的典故事迹。
村民讲,早年的路,都是用脚趟出来的土路。是一条不长草的土沟。雨天是水沟,雪天是冰沟。
有一位老伯讲:”早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我爷爷的爷爷那个时候,是这十里八村的有名商人,作大买卖的,每天挑货郎担子,那肩挑子里东西海了去了,真的,我不是下谎蛋了的人,……我是听老辈子人讲的么!”
有一个手掐智能手机的小伙告诉我,说他们家老辈子曾经跑过”行商”也叫“赶脚的”把农村的东西挑到城里卖,再把城里的东西挑到农村卖。买卖不大,到是很赚钱的。从这里收了稻子磨成米,再挑二百斤大米,人挑着米的啊,走一百八十多里路进城,把米卖了,换回百货日用品,胭脂粉,再挑回村里,就是这么个赶脚的了。来回挑东西卖。那都得是好体格。说这事已经是百十年以前的故事了。
这是真的吗?我听他们讲的事并不是很相信。我曾经寻找历史记录进行了解。文字档案并没有关于这个事儿的记录。
但是我在一本文学书里看到了描写当地农民远程挑货物贩运的描写。这个能够作证据么?
寻找这个证据有意义吗?真是个“魔怔”。
据村民讲,从这里到大的城里,座大客约两小时的路程。座高铁,不到一小时。很早之前的时候,挑夫赶脚商贩最快要走两天多。那时也是有马车运输的,但是小商贩雇不起马车,只能靠出苦力多换点利润。
一
村中小店货挺全,
买瓶水儿没喝完。
门前柳下人座满,
闲季聚汇唠闲谈。
二
现今村通柏油路,
夜晚灯下跳街舞。
交通网络通四方,
幸福征途迈快步。
图片一: 出门就是柏油路

图片二: 今年的稻子丰收了

图片三: 村口三叉路口

图片四:
有了空调就是好,
不冷不热省棉袄。
夏季不惧三伏天,
冰箱西瓜爽口咬。

图片五:晨曦中的路上静悄悄

宽阔的柏油路,
农民奔向致富。
静月园
已亥年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