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涛哥杂谈(ID:jerryhetalk)
春节前发了年终奖,节后又有一笔跟投款回到手上,导致卡里沉淀了一笔资金。
人啊,没钱会烦恼,有钱更会烦恼,资金在手里就是贬值的,放在余额宝收益又太低,所以总会焦虑该往哪投。
(一)
我们搞房地产,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买房。
买房住宅肯定是最佳选择,但由于限购买不了,因此近期我看了一些公寓类产品。
最后选定两个目标,一个是我家小区的二手公寓,宝山区,67平挑高4.5米,部分隔两层做成3室1厅2卫,实际使用面积应该有100平,房东装修的很不错。
这套房子卖120万,加税费130万,说实话真心便宜,要知道我们小区高层住宅均价3.8万,洋房均价4.5万,而这公寓的均价不到2万,实际使用面积却极高。
我考虑这套房子,主要也是因为在一个小区,以后给父母住,这样既能互相照应,也保持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看了几套后,这套我其实比较满意。
另一个是正荣南京的公寓,河西区地铁上盖,45平挑高4.8米,按两层精装交付,员工优惠下来大概125万左右。
这套公寓我专程去南京看,地铁上盖位置很棒,周边有多个地标和商业项目在建,未来配套起来增值潜力大,交付后按两套分开出租,租金回报率非常高。
(二)
有了两个中意的选择,到底该买哪个就成了问题。
前者是自用+投资,后者是纯投资,首先目的上就有区别,另外投资收益到底哪个高,光靠脑子想也总觉得各有利弊。
犹豫很久后,我决定还是要算,用数字的理性帮自己做决策。
买房与买理财产品不同,理财产品别人会帮你计算好年化投资回报,虽然未必能达成,但至少有个量化指标。
而买房的年化投资回报怎么算呢?初期要交首付,每年要还贷款,还要考虑中间的税费和租金收益等,各种因素综合下来,投入的钱年化收益有多少?
这时我想到了地产公司在投项目时常用的指标IRR(内部收益率),计算IRR时会充分考虑时间和投入的现金,最终算出年化回报。
例如IRR是10%,就是说一笔钱投进去,每年回报10%,并且是复利计算。
我在网上找了个IRR计算器,模拟了两套房子的10年现金流,最终算出这笔十年期投资的年化回报率。
首先看南京这套,首付62万,十年月供6700,则一年还贷8万;第2年末交付时房贷、税费、家具共计需14万。
第3年开始有租金,因为是两层精装交付,可按两套出租,保守估计初期一套2500,两套5000一月,然后每两年单套涨500,两套涨1000,会逐渐抵消房贷。
第10年房贷结清售出,由于这个版块规划和配套潜力大,假设房价每年能上涨8%,最终按照268万售出,则年化回报率在12.3%。
12%的收益率,已经远超市面上的理财产品,而且测算时用的指标相对保守,应该说这个预估回报还是比较稳的。
接下来再看看我家小区这套。
二手公寓交易时,一般都存在阴阳合同,所以贷款额度低,另外税费确实多,综合算下来,初期投入首付+税费+家具共计85万。
贷款46万,月供5000,租金3000,保守按每两年涨500算,最终也将打平贷款。
第10年房贷结清售出,由于我们这小区没地铁,近距离配套薄弱,从历史情况看公寓年涨幅只有5%(住宅则年涨10%)
如果未来十年公寓也按5%涨幅算,则最终按210万售出,年化回报率8.3%。
这样用年化回报率对比,该买哪套已经显而易见。
过程中也给我另一个启示,就是公寓一定要买核心位置、有地铁、商业配套好的,否则收益率真的比住宅差很多。
(三)
除了买房外,其实还有一些资金,我投资了股票和理财。
股票我以前玩亏过,现在比较谨慎,只买了两支股票,沪深300和万科,一两个月赚了10%,应该说股票确实收益高,但我实在不敢多买。
还有些钱本来想买基金,但经朋友介绍接触到“智能投顾”领域,就是第三方运用算法帮你选基金组合。
我用的是一款叫理财魔方的APP,他其实是个投资顾问,会帮你推荐并购买基金组合,钱进入正规基金公司,所以不用担心是骗子平台。
经过测试后,给我推荐了“智能组合8”,这个组合里竟然有16支基金,当时看到我就震惊了,买后过了两天,果然收到N个基金公司的认购信息,然后系统就能查到各基金的购买份额和每日收益情况。
“智能投顾”相当于私人理财顾问,他会帮你推荐平衡收益与风险的组合,帮你进行购买和监控,市场发生变化时,会提醒你调整仓位。
这个理财魔方,我使用了一阵感觉比较专业,预期年化收益写的14%,但是他们也坦白的放出了历史业绩,例如近1年收益6%,近3年收益20%,近5年收益89%,可以看出业绩确实随着大市在波动,比较符合实际。
除了收益外,还有历史上遇到股灾时的风控表现,看起来损失确实比自己玩要风险小很多。
另外,这个软件里还有很多关于基金和理财的专业知识,有问答小游戏,甚至还有合伙人专门回答用户问题的板块,虽然我目前在里面投资不多,但感觉学到了很多金融知识。
(四)
以上介绍了一下我近期在投资理财方面的安排,我觉得人30岁后,有了一些储蓄,一定要重点提升理财能力。
比如你有100万,有些房企的个别项目,跟投年化回报能达到50%,一年就能赚50万爽翻了,我们公司之前有个年化30%的跟投,我当时买少了现在特后悔。
但这些跟投毕竟是房企特有的福利,未来持续性难说,个人还是应该要多接触房产、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用钱赚钱,才能真正拉开和年轻人的差距。
例如很多人问我,40岁后职场机会少了,甚至面临淘汰该咋办?我一般都会说早点研究炒房或尝试其他投资,这答案听起来糙,但却都是大实话。
因为你的经验会过时,智力和体力也都在下降,跟年轻人比,只有资本才是你唯一的优势,这个逻辑,与诸君共勉。
最后透露一下,我最近在关注重庆市场,重庆已经出现明显的面粉贵过面包,并且跟同等级的成都比,房价也是明显低估,后面我如果有动作再跟大家讲讲。
涛哥,房企人力资源总监,著有多篇地产职场10万+热文,关注地产行业趋势,解答职业发展困惑,公众号:涛哥杂谈,微信:taogezatan01,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