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

作者: 笑不易居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22:12 被阅读0次

     【一】

    波士顿的周五有暴风雨。

    沿海要涨潮,公司便令员工都在家工作。我一边阅读工作邮件,一边闲闲地望向窗外——疾风劲雨,囫囵混沌,无甚趣味。看的再久点,感官又似是丰富了些。始觉这雨下得颇有节奏,急倾三分,再漫洒一分,中间那点间隙,恰够锐风狂扫一轮。正想着,忽而发觉我很久没有如此凝视过窗外。

    我上班在波城的金融中心,20几层,有不错的视野,偶尔工作间歇往窗外一瞥,永远是渺小轰腾的车水马龙。寒来暑往,岁月枯荣——于是也就仅限于一瞥。

    生活已经太仓皇,多一分的凝视,似乎都多了一分关于这份仓皇的提醒。

    时间在某个节点以后,不再呈线性逝去。它有一种囫囵的节奏,细想竟觉得类似于此刻窗外的暴风雨。它对成年人的侵袭是包围式的,呼啸而来,席卷而去。这种包围感在岁末格外的清晰——彷佛只是年初刮过一阵暴风,带来一场急雨,人不作多想地被它裹携,推搡,移动,风一停人一静便到了岁终。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空隙,譬如锐风刚扫过的空档,生活也会洒些漫雨,心态好的也能捕捉到些许浪漫的诗意。然而到底寡不敌众,一年到头,回首一想,蜻蜓点水,聊胜于无罢了。

    摄影作品:Melissa Breyer 

    我经常读到一些文章,说年过三十方才发现三十多岁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我从来不理解这论调。准确地说,自时间在某个节点改变了侵袭的方式后,我就不能理解说这之后的日子是更好的光景的言论。谁还没过过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的日子是咋地?

    作为女性,我深以为应当更明白我说的意思。每个女子都有一段阿修罗期——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不饮自醉。那时期遇魔降魔,见佛挡佛,非天非人,亦天亦人——不不,我说的不是结果,不是你到底降了魔还是挡了佛,而是当年那种睥睨天下又奈我何的心境。时间在那段时日是条蛟龙,曲直起伏,都不过是拿来供尔上天入地兴风作浪。嘿,别急着否认,诚实点。谁的矫揉造作没被青春默许,任性嗔狂没被爱慕宽恕?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也许是知道,作为女性,之后我们都有漫长的臣服,臣服于母性,臣服于方规,臣服于社会属性。于是青春成了一场盛大的被宽容加持的馈赠。

    即便我们不讨论时间的模样,不关注它以何种形式经过我们。即便我们只看灵肉的表相,肤浅的外在,我也还是不理解这言论。倒不是说人人年轻时都外表靓丽,但到底多数光吃不胖,自由坦荡。皮肤不说吹弹可破,但到底多数紧致细腻光彩照人。三十多岁,不化妆很难有勇气出门。面膜做再多,很难保持皮肤的紧致。身材再不变,很难甩掉腹部的赘肉。外人看见的光鲜亮丽很难掩盖面对自己時触目惊心的松懈……你和岁月,从来是一场不战而败的拉锯。所以,谁给你的勇气宣扬这是女人最好的年华?梁静茹吗?

    直到四五个月前,这都是我内心真实的吐槽。几个月后,我却似乎有些开始苟同这样的言论。所以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阅读。

    【二】

    我已经不记得我有多长的时间没有规律的阅读过了。二十多岁的账目一翻,三分之一的轰烈用来憧憬和追逐世俗的职业发展的前景,三分之一的轰烈用来打磨和锤炼恋爱的坚韧婚姻的升华,最后三分之一的轰烈,用来体悟和接纳初为人母的踟蹰狼狈家庭关系的重构。换言之,这段被时间裹挟着前行的日子,有太多的当下需要得到即刻的注目和回应。而阅读,阅读从来是一件孤独而刻意的行为。当生活成了无数顺意的碎片的组合,一切的刻意便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你甚至想不起来这是一种牺牲,因为在时间的包裹中人也能得到一种另类的圆满。

    但我终归是刻意地逼迫自己重新开始阅读了。没有目的,没有原因,只是想这么做。过去也想过,但是太刻意了,也就只限于想想。这次又想起来,就试着刻意了一下,于是从想想就变成了实际的阅读。因为漫无目的,所以随手捞着什么就看什么,不拘立意不限格局。

    说不清楚是什么使然,总之坚持了阅读这件事情一段时间后,我忽然有了一些后知后觉的领悟。譬如说,当你清晰地意识到,时间已经改变了它侵袭你的方式时,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改变的不是时间,而是你。

    那么你变的究竟是什么?

    ——是学习的能力。

    不,再来一次,让我试图说的更准确一些,

    ——是成长的能力。

    成年人的生活其实是极其容易建构自洽空间的。羽翼丰满心智成熟,在和生活见招拆招之后也慢慢学会了筑建自己的价值体系——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和什么类型的人合得来,对什么类型的人敬而远之。做什么能得到褒奖,干什么属于自讨苦吃。这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自洽空间带来稳定,带来你成年的纪念杯。然而成长,成长意味着变动,意味着纳新去旧,意味着化整为零。

    不说生活,只说人。多少人听过并且认同,成年之后,知己难寻。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再有澄澈的目光和好奇的内心,更没有空白的立场和凝视的时间。我们裹挟着生活给的一切,带着预判带着偏见带着习惯带着经验。而所谓认知,多半产于一种谦卑的长久的凝视。谦卑,完全的开放,不设立场——因为自己本来也一无所知。凝视,靠近一些。再凝视,再靠近一些……这个过程,既是求知,也是成长。

    但是成年后果真做不到吗?

    未见得。因为在阅读里,成年人可以做到。

    阅读的过程,是一场静默的认知。书本靠文字为我们构建出了另一个世界,而对那个构建出的世界,我们多半一无所知。当我们大脑空白目光空乏地投向书本时,却无意具备了认知和成长的先觉条件——目光平平地向世界投以注目。凝视它,凝视书里塑造出的人物,阐述的经验,陈列的事实。然后呢?然后就是等待。等待见人以见己,照人以照己的时刻。我是说,一大本书中也许某一句如投石问路,引起了你心底更深的波澜。描绘的纷繁的人性中,也许有一些细枝末节如蝴蝶振翅,触动了你大脑更敏感的神经——就是这些映照的时刻,照出你对自己更深的洞见。

    而这还有一层深意,当你开始摸索到成年人成长的途径,近乎刻意地逼迫自己去开放,去凝视,去靠近,人,思维模式,世界。你开始变动了起来——而恰是这种变动,奇妙地掌控了时间。

    可见我们并非做不到,而是丧失了去做的动力。又或者这么说,我们年少时觉得成长轻而易举也并非能力超群,而不过是一种顺意——老天安排的就是你在那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眸善睐巧舌如簧。少年郎从不觉得时间仓皇,因着自己时刻在变动,所以总觉得是自己裹挟着时间——时间若快,那是自己大步超群。时间若慢,那是自己临水照花。呵,回想起来,是不是夏虫语冰?

    而眼下,则需要一种刻意。诚然,对有些人,譬如智慧卓著的人,这仍然轻而易举,但对更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则是一种刻意。自省后的刻意,将阅读的体验应用到俗世生活上的刻意。完全的开放和接纳,澄澈的好奇,凝视,和靠近。

    然后你会发现,老天何其偏爱少年郎。真的,少年简直天赋异禀。就好比我有时候回头去看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写的文字,都会吓一跳。不夸张,是不相信是自己写的那种吓一跳。明明那时肚里空无一物一天到晚地为赋新词强说愁,怎么就能写出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字符组合而且丝毫不费力气。常写文字的人大概能够明白我在说什么。就比如钟晓阳的作品,《停车暂借问》写的真是好,但掩卷你就知道,这作品必不是她盛年时写的,因为那种文字的姣好里有一种少年独有的流畅灵犀,转瞬即逝。更可悲的是,很多写文章的人,不光灵气转瞬即逝,连措辞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是一落千丈。

    讽刺么?年少时多的是浅薄的灵魂却有精妙的灵犀,成年后多的是丰富的洞见却不具描绘出来的能力。这是不是老天的一种刻意?难怪朱天心要说,“记性和一个人的才华一样,潦倒的时候就是一种惩罚。”

    真的,如果任凭时间裹挟而仓皇前行,岁月真的可以是一种潦倒后的惩罚。

    ——但它也可以不是,当你反客为主。

    摄影作品:Melissa Breyer

    我开始渐渐认同,三十多岁对一个女人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年华,是开始明白年少时光的偶然和必然后,也是在开始明白对于自我的建筑机不可得难能可贵后。年少时候关于自我的认知,其实是靠外界堆砌起来的,因为在那时我们尚缺乏深度的认知,我们生而为人,无法自选,我们长于彼室,也无法自选。原生家庭,成长氛围,没有一样是自我的选择,一切都是被动而随机的。少年人的自我是他人的选择。而恰因其在人的一生中的特殊性,那段时光里外界的反馈中映照出的你,还夹杂些许特殊的馈赠,譬如一些青春特有的天赋异禀虎胆龙威。那是老天赠给那段时光的,而非赠给你的,因此那时候的自我,再华美也好,都有很多虚妄的部分,而那些部分会在时光离开后,分崩离析。

    三十多岁,认知终于到了这样的一个境地,可以明白自我如何被修筑。选择自己的家庭,选择家庭的模式,选择一种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死,选择每一块修筑自我的边角缝料。这种被赋予的自由和这自由带来的深意,终究是胜过对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嗟叹。除此之外,女性还因在社会中独特的地位,在这个年纪被给予了特殊的禅机——认知赋予你构建自我的能力,而孩子赋予你途径

    有这个能力,却难免不知何处下笔。这时,孩子便成了一种映照——当你看见暴雨后的颓唐而他见到云缝的光,当你听见车马尘嚣而他听见鸟啼蝉鸣,当你因为一房一车而奔波,而他因为一花一叶而静止,当你前行而他驻足,当你恼怒而他好奇,当你焦虑而他凝视……你知道那些引领你修筑自我的途径,正在他此刻的身上,闪闪发光。

    三十多岁,很难说谁没有破碎过。或在内心,或在脑中。生活已是碎片,顺从便是接受碎片拼起的自我。

    所以,古人有大智慧,曰三十而立。

    不破,不立。即破,且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而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nt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