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的这一头儿

作者: 魔之瞳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05:16 被阅读0次
    扁担的这一头儿

    一提到扁担,一个经典的卖货郎的形象就跃入了眼帘:

    一个脖子上围着破毛巾的贫苦农民,顶着一顶能有他肩膀两倍那么宽的旧斗笠,如剑般削瘦的身体上扛着一副竹扁担,走一步颤三颤的担子两头总是各有一个箩筐,里面多多少少总是各自装着一些分量差不多的东西,这根扁担有时横着有时顺着。

    这个他也许是在一步一叩首地登山,也许在是一步三回头的吆喝,

    总之,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只能不惜体力。

    这是旧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现在当然已经没有了代表性。

    说它没了代表性,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更高级的工具取代了扁担,比如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更高级的劳动力取代了原来的卖货郎,比如微信商家和淘宝店主。

    到了现在,除了在游览一些很高的山时能看到沿着山道“之”字前进的挑夫外,这个形象就真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这里说的是有形的物件。那么无形的呢?

    曾经有篇爆文,题目我记不清了,讲述的大概就是哈佛凌晨四点多的图书馆。

    文章运用文字和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哈佛学生熬夜学习的盛景,让我们不得不自惭形秽: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

    之后也有一篇打假的文章,给了我们另外的号称真实的凌晨四点哈佛的图书馆。图书馆里虽然灯火继续辉煌,人却踪迹全无。

    两篇文章孰真孰假我真的不知道。没法取证,也没必要取证。

    我们不否认精英们的确很努力,其中的那些出身低微者会更加地努力。这种努力让人敬佩。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精英们如此努力?

    还有一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这组照片拍摄在一个火车站,也许是西安站吧,好吧不去管它。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大雪天的他独自一人坐在台阶上等活,只是等着赚上几元帮旅客搬行李的活。

    风雪中的他饱含着泪水,硬生生地吞咽着冰冷的馒头,一点儿热乎气儿都没有。我结结实实地被这个画面感动了。

    可到底是什么让这些草根们也如此努力?

    在职场中拼杀的我们也一样,为了能实现心中的某个目标,也在不断地努力,也许层次有高低,强度有大小,却都在努力。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会不断努力?

    这就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个无形的物件——压力。

    人们扛着它有很多的不得已,就像是挑夫的担着扁担,虽然很累,但还是要担在肩上,因为它其实压在心头,因为箩筐里面装的是生活的理想、现实的责任还有追求的真理。

    所以,这里的压力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它是不断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你也很难想象一个彻底自我肯定的人会选择努力。

    压力只不过是扁担的那一头儿,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差不多分量的这一头儿,那就是生活。

    设想一下,如果只剩下那一头儿,在中间我们该如何挑起这只有一头儿的扁担?道理很简单,可做起来真是不容易。

    有很多人都挑不好这副扁担了。

    比如说,那个用生命记录最后岁月的复旦大学女讲师于娟,她的《此生未完成》真的是此生未完成。

    可到底什么才是完成?设若于老师有了健康的身体,她是否还会走原来的老路?

    想必答案是肯定的,她还会继续之前的路,为了心目中的未来而继续放弃生活,直到哪一条失去健康的身体。

    所以事实上不会有什么不同。

    人吧,说到底都是那个样,你和我也没什么不同。如果不信,各位大可以问问自己,生活到现在就没有什么事儿是“如果当初……”?

    当然,我并不认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是懂得了生活。只是感慨,有时候众人的扁担之上,那一头儿太多,而这一头儿又太少。

    说到底,我也不清楚生活到底是个什么神圣,只觉得我们每天都在其中,每天又在其外,每天都在寻找,每天却又全无答案,……

    没有答案,我没有,相信诸君当中有答案的也不会多吧。

    不过我知道,担扁担是一个用生命去平衡两头儿的艺术。

    少了扁担的那一头儿,生命也许会失去动力,而少了这一头儿,生命就可能会褪色精彩。有谁不想有个精彩的人生呢?

    所以,为了精彩的生命,我们还是用心担好了这副扁担吧。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来了,生命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造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扁担的这一头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n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