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亲子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作者: 金子是发光发亮的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22:04 被阅读32次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孩子有时候会撕东西、扔东西?

            孩子有时候会破口大骂?

            孩子有时候会打骂宠物?

            孩子有时候会破坏公共设施?

            孩子有时候会打父母?

  孩子有时候躲在角落或黑暗的地方哭泣?

            孩子有时候会一直发呆?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儿童因为年龄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有什么感受、情绪会直接通过行为来表达。

孩子们需要有人懂他/她们,并会愿意帮助、引导,并给予支持、肯定、鼓励、接纳。而这些也正最需要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们来完成,所以孩子离不开智慧的爸爸妈妈。

或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一些异于平常的行为,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不必在意。就算长大些的孩子也或许会被父母忽略掉这些情节。

请父母们要注意了,当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您的孩子已开始缺乏安全感了。

在我多年的青少年咨询中,我发现很多父母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当孩子出现胆小,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或总是躲在父母身后等行为时,好像这才是没有安全感。可父母们却恰恰忽视了孩子个体差异性。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些群体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会表现的比较弱。通过深入了解,我们也会发现这类孩子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也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气氛冷漠缺少爱。同时有些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爱的过程或渠道出现了问题,长期的忽视和情绪的积压,就像管道堵塞,经常的不通畅而导致表现为时常有莫名烦燥感,周围的关系氛围紧张,更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也不能被父母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成为“问题”小孩。

父母们,当你观察到孩子有类似的表现时,不用着急,也不用担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在无声无息间就帮助孩子了呢?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讲故事 五步法

比如:当孩子撕东西、扔东西时。

第一步:贴近孩子-走过去,蹲下来。

第二步:眼见为实-先看着事件发生,明确是在“搞破坏”

第三步:问过才知-问孩子在做什么事?

第四步:拟人表达-你在撕书呀,书会痛的。来让我们一起来把书恢复原样,好不好?

第五步:一起做-和孩子一起把书粘好,并说“这样子,书就会好起来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 问题解决-孩子可以学习到,如何去看待一件事,并处理。

2、 感知力-父母以这种爱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也学习着如何尝试了解别人的感受。

3、 游戏力-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在孩子的游戏世界中得以发挥。

相关文章

  • 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孩子有时候会撕东西、扔东西? 孩子有时候会破口大骂? 孩子有时候...

  • 正面管教--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先懂孩子,再懂教。在教孩子之前先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孩子的行为就像冰山,我们看到的行为只是冰山...

  • 情绪

    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绪,而不只是去纠正行为。很多父母只看到行为,觉得行为不好必须要纠正,而没有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

  • 20190225分享

    身为父母,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责,要接纳孩子,你不是一定要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做,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些孩子,不对他们的行为...

  • 如何懂自己的孩子?

    懂孩子和爱孩子一样重要,父母如何懂孩子 首先,父母要学会管理情绪,让自己情绪平和而稳定。 如果父母的情绪不稳定,遇...

  • 父母的懂

    父母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父母要懂孩子,这就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了。所谓“懂”,就是知道、了解。父...

  • 再好的学校,都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孩子不仅复制父母的行为,更会复制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修养、原则、格局。 前...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听比说更有力量

    父母能否耐心倾听并给予反馈,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非常重要的行为。 总有父母没觉得孩子懂什么,不愿意好好听孩子说,甚至...

  • 并不是不爱你们才锁上门

    ——这是真实的故事 从传统教育里长大的孩子,谦虚,谨慎,懂分寸。这些是对于父母而言万分重要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

  • 2017-11-18

    妈妈讲故事的能力,孩子懂的你要懂,孩子不懂的你也要懂,在你追求孩子不懂的时候是你成长的过程。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要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q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