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外塞边
对于此次单位的干部纳编工作,从总体来看,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和迅速的,大多数想纳编的同志基本都实现了愿望,骨干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得以保留,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同志留了下来。
从我个人来看,我是希望自己能够纳编为军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的,但是由于编制名额有限以及个人性格的原因,我的愿望并没有达成。
作为X部队专业技术骨干、强军计划研究生,并且连续两年先后获得“优秀基层干部”和“优秀专业技术干部”,结合自己近三年以来的工作成绩来说,在此强军兴军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机,提前“退场”还是感觉到相当失落的。
但是没纳编又何尝不是为推动部队改革做贡献呢?我相信没有纳编的同志们大多数也都是相当优秀的,都是合格的军人!纵观古今中外的历次变法改革,总得要有人做出牺牲和奉献的,“退场”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拥护改革、支持改革!
广大纳编的同志们要看清人民军队此次改革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军队改革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关键支撑和基础,是重中之重。能否实现十九大报告中的提出的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与我们每一名同志从现在开始励精图治、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干工作分不开。实现伟大目标,需要每名军官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能够看到机遇更要看到挑战和潜在威胁。如果我们不思进取,我们将错过历史的关键机遇期。
这两年我读了一些从晚晴到民国的历史书籍。对晚晴到民国的那段屈辱历史有了更一步的了解,如果当时的中国人能够认识到到时的世界潮流,都能睁开眼睛看清世界大势,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又怎么会遭受那么大的屈辱和挫折?!
中国和日本在同一时代开始了近代以来的改革,日本进行了彻底的变革,而中国仅仅是停留在器物层次的改变,精神和制度层面没有根本性变革。
同时代去国外学习的日本海军军官和中国军官很多都是同学,归国之后,日本的留学生都委以重任,如东乡平八郎。而中国的海军军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去做了教员,比如书写《天演论》的严复,就算得以重用的刘步蟾、方伯谦等,却在落后的体制下,才能难以施展,以致方伯谦自甘堕落。
甲午海战可以说就是中日同学之间进行的战争,同样的经历不一样的平台,对阵的结局在开战前胜负其实早已铸成。留给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制度设计、人尽其才、上下同欲等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纳编的同志们一定要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我相信每名军人正确的一小步,将是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一大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期,认真学习军事职业知识,锻造过硬军事本领,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人身份的人,大家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