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初的时候,参加过一场家庭教育培训。在培训的时候,一位老师说“养孩子的过程就是期望逐渐降低的过程,很多要求,孩子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当家长期望孩子门门科目都考到优秀,而孩子偏偏考了个刚及格,甚至不及格,怎么办?我相信,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倒没感觉有什么,家长就先着急了。
面对孩子的不太好的成绩,一些家长只有两种做法,一是训斥,二是报辅导班。
班里学生曾经给我说过,他最烦她妈妈的同事的小孩,因为在家里,他妈妈几乎天天提同事的孩子,三天两头说“同样是上学,我同事的小孩跟你一样大,人家这一次都考到年级前几名,你的成绩竟然才刚及格。”“你看看人家,一回家就学习,你倒好,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玩”……
家长以为这样说,小孩会听,会起到作用。其实,小孩对这一套都很烦,班里小孩也多次在学校吐槽他们的家长,甚至发牢骚说“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为什么不去养别人家的孩子,而要来养我”。
孩子在行为上不能和家长怎么样,但在情绪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抗,经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成绩是提不高的,天天听着自己父母各种否定自己,怎么可能提高呢?
除了将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外,很多父母还特别爱给学生报辅导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有的小孩辅导班甚至上了十几年,都没有停过。在我班里,就有很多小孩在外面报辅导班,报的不止一科,时间、精力、金钱都花了,小孩成绩提高了吗?没有。
有的家长,还很疑惑,甚至打电话问我,为什么给小孩报了辅导班,成绩还是那么差?
每次听过这样的疑问,都挺无奈的。什么时候学习好跟上辅导班画上了等号呢?总是想找个辅导班一劳永逸,而不去关注小孩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就是请一对一的家教,也是毫无作用的。
面对孩子不如理想中的好,作为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办呢?
我特别喜欢《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给的建议。
一是,作为家长、老师,要懂得课题分离。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孩子个人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就是再着急,也不能替他来学习。而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知晓不学习所要承担的后果。
二是,不要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比较,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点出发。
被比较的孩子内心多少都是有些痛苦的,将心比心,换作我们被比较,我们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
作为一名老师,这一点也提醒我,不要拿自己班级的孩子和其他班级孩子相比较。虽然有时候学生比较调皮,爱打闹,但这才是真实的他们啊,才是最有活力的他们。如果,班里每一个人都变得很乖,很听话,我相信我一定是笑不出来的,反而会非常担心。
写到这里,真是觉得,我们班里那一群调皮捣蛋鬼,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有时候会惹老师生气,但更多的时候,是开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