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鹿洞二首》是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是一首惜时诗。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晚春。诗人读书全神贯注,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快过完了,诗人不经意间猛然发现,春天就要过去了,百花渐谢,天热雨骤,暑气逼人。诗人甚感意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但时间永远都不够用。诗人终于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表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句中“周情孔思”,是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这两句是叙事诗句。唐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李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到了南唐开元四年(940年), 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北宋初年,才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洞的道人修禅养性,已经耐住了寂寞、沉静得下心性,却因诗人沉迷读书不知春光已逝,都忍不住来“引笑”一下,诗人这才发觉春已深了,因而得以放松一下,休息片刻。
“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是千古名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时间如流水,过去了就永不回归。世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最好的时光,读最好的书,过最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