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形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

形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0:55 被阅读6次

    课堂管理应该着眼于建立一个效果显著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从消极的角度强调对不良行为的控制。教师的目标是形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而不是对学生施加外在的控制。

    尽管学生对恰当的学校行为有大致的想法,但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对他们的特别期待。而且,学生每天要和多位教师见面,而每位教师的期望都不相同。对课堂活动有什么期望,如果教师不告诉学生,学生又怎么知道做什么?让学生猜测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有失偏颇。不了解适当的举止标准会造成误解和不安全感,而明确界定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有助于创造一种可以预测和可以理解的环境。

    课堂是拥挤、公开、不可预测的地方,在一节课上学生要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明确的规则和程序能尽量减少混乱,并防止教学时间的损失。它们几乎可以自动地使常规活动顺利和高效地进行,把教师和学生解脱出来,以便致力于真正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的一般行为制定规则,还需要解释清楚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需要遵从的规则和程序。比如,学生们到了教室门口,是马上做到座位上,还是三五成群互相嬉闹,直到教师要求他们回到座位上去?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功课时,他们该互相帮助,还是该自力更生?学生做作业需要纸张,是他们自己去取,还是让学生发放,或者教师亲自发放?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琐碎,很容易低估它们对课堂秩序的贡献。

    规则需要描述使教室适合学习和工作的必要行为,比如,“铃响时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

    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想想我们要教的学生的年龄和特点,问一问什么样的规则适合他们,是不是每个规则都是必要的,有没有迫切的原因,这规则会让教室成为愉快的地方吗?你能解释它的基本道理吗?学生们能接受吗?

    规则应该清晰明了。比如,“课堂准备包括每天都要带来你的教科书、作业、笔记本、钢笔或铅笔等”。

    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学习方法一致。在决定班级规则时,要想一想它们是促进还是妨碍学习过程。比如,在追求秩序时,需要允许学生之间有合作学习活动,只是要教给学生适当的互动方式。

    当然,课堂规则 还要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

    教室里要发生如此众多的不同活动,这些活动要程序化:学生活动程序(上课前进教室、课后离开教室、去洗手间等)、教室管理程序(擦黑板、仪器维护等)、课程操作程序(明确进行教与学所需要的行为,带什么到学校、收作业、发还作业等)、互动程序(明确规定什么时候允许谈话以及谈话怎样进行)。

    学生可能遵守他们理解和接纳的规则。管理良好的教师在规范和程序过程中教育学生,他们把制定的规则描述得非常完整,使拟订的程序非常系统,对受人欢迎的行为表达得非常清楚明白(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管理良好的教师会坚持不懈地监督规则的遵守情况,会坚持不懈地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教师在给学生作出反馈时,可能更多地向学生提醒规范和程序或描绘受人欢迎的行为。教师会非常清楚地呈示信息、给出方向和提出目标,他们把复杂的任务分成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完成的程序。

    在学生自己可以把握的方面,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责任。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我约束的性向和技能,比如,教会学生学会怎样设置目标和延迟奖赏,教学生懂得如何恰当寻找资源,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掌控学习情形并拟订一个有助于自己组织时间的条款,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形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非内化的遵从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普遍的自我约束策略和性向,而且,如果学生只是处在遵从的层次上,那么一些复杂形式的学习活动就不能有效进行,比如,小组情境中,如果学生没有被教会如何合作学习,那么有效的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发生。(19.03.31《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形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z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