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那个别有用心的人吗?
有时候,我会这样想自己,到底什么事业值得我去热爱呢?我热爱过什么吗?不,我没有,我只是在从事着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儿,微小到只有我在意,没有任何人真的在意。因为我一直都在做自己。
那么,自己是什么东西呢?
我也问自己,我到底算什么东西?都说人有七情六欲,我以为我知道,其实我并不知道。因为我压根没经历过,我甚至无法辨别它们。如果要我去证明它们的存在,很遗憾,我压根找不到任何的证据。所以,我知道什么呢?我什么也不知道。
曾不止一次、不止一人对我说:你的文字没有烟火气。
我反省过。我以为我理解了他们所说的“烟火气”,我以为我知道我的“毛病”后我就能改了,我以为我的反省是能起到作用的。实际上,任何事情之前加上“我以为”都很可笑:我以为我爱过你,我以为你会爱我,我以为这是真的……是不是很可笑?
那么,什么是“烟火气”呢?
很多事情经历过和不曾经历是不同的,尽管从表面上看不大出来,但你能感受得到,它一直存在,它的影响也一直存在。逃是逃不了的,遮盖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当作不存在,当作没发生过,当作没事了……同样的,“当作”这个词就已经暴露了你隐秘的心思。“烟火气”也是一样。他们会这样说,我会问,我会觉得需要反思,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凡是懂的不用问,凡是问的说了也未必懂。”——所以,事实就是:我确实不知道什么是“烟火气”。
很奇怪吗?是挺奇怪的。
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样都是人,同样都需要吃喝拉撒,也同样是表达,为什么别人就能绘声绘色地把生活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呢?归根结底,就在于生活本身。
习性不同,导致生活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则造成思维的不同。——人的思维,往往是先有刺激,然后被触发,继而被感知到,再落到头脑中,接收信息,分析和判断,最后处理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可以发现:人的思维很被动,很动物本能,也很依赖于环境。(就像“进化论”的演绎)——也就是说,如果生活环境大同的话,那么问题就只能是出在“我”身上了。
的确,在“烟火气”尚未出现之前,我从未想过什么是烟火气;在它出现之后,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烟火气;在反思过程中,我想的是“为什么需要烟火气”?——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有烟火气”,自然也就不会注意到它,不会注意到它也就难以联想到它,所以就“没烟火气”了!——很好理解不是吗?
可是,换个角度而言,既然人人都有烟火气,为什么还需要强调呢?为了相同而相同,还是这是追逐的必然?就像难道说要超越就必须走模仿之路吗?那么,当年的第一人又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我始终认为大道不该如此之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