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950d5d8c55ad408f.jpg)
1989年年末天鹅绒革命之后,捷克人自然而然地恢复了对卡夫卡的兴趣。
就在第二年,弗兰茨·卡夫卡协会在布拉格成立,本着从前捷克-德国-犹太人的共存精神,该协会致力于维护卡夫卡留下的文学遗产。
卡夫卡协会牵头出版了卡夫卡全集的捷克语译本,为全世界的重要作家颁发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获奖者包括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他写下了非常著名的(同时也是非常特别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
每年吸引无数游客来到布拉格的,不仅仅是卡夫卡的作品,还有对卡夫卡的个人崇拜,这种崇拜表现在纪念牌匾、博物馆和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当中。
“卡夫卡的布拉格”成了一个空洞的词语。卡夫卡一家的墓位于新犹太墓地,紧挨着布拉格奥尔杉尼区(Olšany),这里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必游景点之一。
但是这些游客当中,又有谁会真的去了解卡夫卡的内心呢?
关于卡夫卡的书籍浩如烟海,成书时间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其中的内容在今天还适用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e8536e5c90f72d1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