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经常看纸质书的朋友觉得有些书是有灵性的,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六六的《心术》。
总体来讲,我对这本小说的评价不算太高,但我对小说里反映的问题很是赞赏。
这本书我在书架上来来回回看见好多次,它就在那里,因为这书名,我也拿起来随手翻过,但总又是把它放下。在这周,我又看见它,它好像瞪着我,说:“你看或不看,我就在这里,你逃不掉的,你还是要看我。”我也盯着它,说:“你说说你一本书,跟我犟什么犟。我次次来你都等着我,不就是想我看看你吗?低个头不就好了,说个请字不行吗?”它白眼:“那你看不看!”我:“这牛脾气随的谁啊,看看看,我看就是了。”然后就把它带走了。
看了封面和前几章,知道这本书是关于医患关系的。说实话,前面几章不是很能吸引我,看到这本书最后的三分之一,情节才开始使我有感触。尤其是刘晨曦拔掉车祸小孩的呼吸管时,我难过得流下泪来,都说好人有好报,为什么医生整天忙着救人,自己的女儿却面临着肾衰竭而亡的折磨,为一个肾为难至此?好在最后南南得到了一个救命的肾,不然我会更难过。
关于遗体捐赠,我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在看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有多个器官捐献的例子。也许剧里美化了美国人民对此事的态度,但若是真的,那么中国与外国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关于医患关系,最后一部分作者手记中有位医生说:“病人来闹,就是因为医疗不到位,就是有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我认为是态度问题。有时候是医生的责任心不够,疏漏;有时候是态度不好,解释不到位;有时候是给病人的期望值太高,最终没达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医生的问题。大部分病患都是通情达理的,你工作做到位了,他们大多能够理解。”个人觉得也很有道理,病人到医院是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为了点钱闹到医院去,社会风气尽管不太好,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病人本质上都是好的。
而《实习医生格蕾》中,病人可以自主选择主治医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医生们的所有手术的记录及成功率,若不合意,甚至可以临时炒掉,重找一个。如此一来,病人对自己选的医生就更信任,与病人家属沟通的时间也比较长,相比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产生矛盾。此外,美国医生不能随意给病人开药方,也不是以贵为好,这点与中国又有所不同。
谈到医生,我记得一位老师在她的课上说过:“其实医生工资高点又怎么样呢?他们念了那么多年书,还要实习那么长时间,值班时间那么长,压力那么大,专家挂号就那么点钱,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各方面都很难。以前当老师做医生的那批人都是班上的佼佼者,近几年我看医学院居然要降分数招生,像外科医生那样的,分分钟都是人命的事情,厉害的医生去做不是更能让我们放心吗?这样的话,他们工资高点就高点嘛,人命关天的。”
由此看来,不是没有人了解这些,只是相关制度没能跟上,大环境也不够合人意,所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