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共有三册,总计1429页,由一位著名的芬兰学者写于一百多年前,论述人类婚姻史的书就这么匆匆翻完了。
虽然很多资料已经过时,但是不乏有趣的历史和见解,以及一些现在仍然有启发的观点。
书中说:
在哺乳动物中,子女在最幼弱时期绝对不能没有母亲的照顾,而父亲的帮助,一般的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对应的,想起来《妈妈值多少钱》一书中说的“在哺乳动物中,人类女性在子女身上投入的时间,资源和精力是最多的。 ”
然而,母亲这一天职以及身为母亲的女性有得到足够的尊敬和重视吗?
在文明的低级或者说蒙昧阶段,原始部落很多地方,男子被证明有能力供养妻子的时候才能被允许结婚。这些证明通常是有能力狩猎或者捕鱼,修建房屋,保护妻子。
在巴里拖部落中,人们认为,给妻子提供食物和衣着,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是做丈夫的责任。在她遇到危险时给与保护,也是做丈夫的责任。
从各种史料可以看出:所谓贞洁,婚前守贞,大都或者说基本都是针对女性的。
而初夜权的来由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女人的身体是不洁的。因为女人的一生中总归是与血相联系的。由达官贵族,封建领主,僧侣祭司夺走新娘的初夜,可以避免新郎受到伤害,而这些人身份尊贵,收到神灵保佑,自然是不会被邪气入侵的。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自我粉饰,违心而痛苦的解释。
印度教徒比信仰其他任何宗教的人都更热衷于实行童婚。
于是不难理解《摔跤吧,爸爸》里面女主角姐妹俩的朋友早早就结婚了。据说,印度70% 的地方还没有厕所。有位印度妇女以结婚20年以来家里都没有私人厕所为由申请离婚,获得了法院的支持的真实案例。
而且,印度有一种攀高婚的习俗,规定妇女不得与比自己种姓低的男子结婚。但是男性除了与自己同种姓的女子,也可以与比自己低一级或者两级种姓的女子结婚。
这种所谓的“内婚制”的一种体现是“门当户对”式的婚姻,看看印度的种姓制就会发现是很明显。
不说这种严苛到僵化残酷的婚姻制度,宽松的普遍意义上的“门当户对”也许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这意味着一对夫妻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相似的文化教养,相似的见解和眼界,相似的金钱观,是在相似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道德,人情伦理背景下抚养长大,也许能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在条顿诸民族中,自由民若与奴隶发生关系,则男自由民会被变为奴隶,女自由民会被处死。
普遍上来说,蒙昧的原始部落是赤裸裸地女性歧视的。即使是拥有权力和自由,也绝不会超过男性所拥有的。而通常男人与比他下一个阶层的异性通婚要比女性和与她阶层低的异性通婚的宽容度要高好多。所以,可以说各种文化,自古至今都要求女性高嫁,上嫁,攀高婚,甚至是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平级的,或者向上的婚嫁。女性下嫁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虽说如此,在一些原始部落,也是存在普遍的是女人追求男性,女人向男人求婚,女人主动发出求偶信息,掌握主动权。
现代文明倾向于逐渐减少或消除那些将不同种族、民族、宗教信徒以及社会各阶级分隔开来的障碍,从而使内婚制的各种严格限制趋于缓和,使男女择偶范围得以扩大。这一过程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婚制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本是源于一种种族的或阶级的自豪感,或是源于宗教上的不宽容性,而在其实行过程中,又反转来巩固并强化了这种情感。
作者对于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的见解也是一针见血。
(1) 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在文明的低级阶段,妇女完全要靠男子养活,而现代文明则给女性提供了自我谋生的手段。
(2) 文化和教育的普及:科技的发达,生活的丰富,男人和女人的兴趣变的广泛,生活娱乐的增加,使得夫妻生活所带来的满足感下降。独身者反而可以更好地享有这种乐趣。
(3) 人们的要求以及标准变高:很难找到自己的理想对象,并且很难成为别人的理想对象,对于婚姻的境界有一种更高的追求。
显然,以上几点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离婚率越来越高了。
对原始社会文化的发掘也解释了对饰物着迷的困惑。
“饰物对人产生的诱惑,大于大自然产生的激情。”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愚昧到不爱饰物。”
渴望,喜好饰物,从远古开始就是人类的天性啊。好像可以心安理得地买买买了。购物,购买饰品饰物才是人类的原罪呢。各种史料更是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对于亲情的见解可以解释大部分人的疑惑:亲情是不是天生,父母之情,子女之爱是不是与生俱来的的。答案自然很明显。
父母的责任与权利在很大程度是基于父母之情,而父母之情就其最简单的形式来说,则并非基于对血缘关系的认识,而是对来自环境因素的剌激所作的反应。这些因素中特别突出的,就是与稚弱幼儿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从后代呱呱坠地之时即与父母形成的外部关系。
至于子女对父母的 “孝道”,首先也不是出自亲属关系;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回 报,是因承蒙恩惠产生的愉悦之情使承受者对恩賜者所表示的喜爱和亲善。亲子之爱,归根到底,也还是来自同在一起生活的亲密关系,并由这种关系而迸一步加强。子女在和父母长期分居之后,也会显现出一种淡漠效应。
所以,一般来说父母之情也不是天生的,自然而然产生的,尤其是父亲的亲子之情,因为父亲不像母亲会十月怀胎,会不离身地哺乳,不会经历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所以需要更多地参与到育儿活动中,以增加父母之情,紧密与子女的联系。
像日本那种只是赚钱,忽略亲子关系和活动的父亲,在晚年时候如果被妻子离弃,往往会落到很凄惨的境地,因为子女一般会更愿意也更习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一本日本人写的《下游老人》中描述得很现实。
总之来说,婚姻是件太过复杂的事情了。一生不碰婚姻与进入婚姻有时候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更幸运点的呐。
而且很可悲的一点,在今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与无比强大的腐朽势力在作斗争。现在究竟有多少人,身体已经走在文明社会,现代社会了,大脑仍然活在旧时代,封建社会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