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普及,大家开始更多的谈论这个词~“原生家庭”。
最近也总能看到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
读了几篇后感觉大家对“原生家庭”有两种解释,或者可以说处于两种安置的阶段。
一、憎恨原生家庭,认为自己投错了胎,本是香气逼人的玫瑰,如今不得不过着蝇营狗苟的生活。
二、逃避过去的创伤,掩耳盗铃。只要不提,你能把我怎样。
可能我们忘了一件事情,大家都把矛头指向原生家庭,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泄愤吗?为自己的失败找个借口,让自己好过一点?
虽然这类文章写的挥挥洒洒,最终一个句号就OK了。但总有一种“未完”、“待续”、甚至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情绪而写的感觉。
我把它称之为阶段,是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让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情劫能够升级更新,真正的摆脱它的困扰,让你觉得本该优秀的人生真的从此无负担的“开挂”前行。
接下来看一看,当我们用以上两点去处理原生家庭问题时会发生什么。

一、恨它,恨它一生。
我不知道带着仇恨的花朵还能否发出美好的香气,是否早已枯萎。
过去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错误影响让我们在挫败中生活到现在。如今骤然醒悟,蓦然产生憎恨。
这种憎恨如藤蔓一般无限的蔓延,插进我们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感觉到那些血管在膨胀,喘不过气来,要爆了。
也许你的养育者(如父母)是你曾经最最信任、崇拜、爱的人,现在你感觉被欺骗了,被洗脑了。
甚至我一个朋友在咨询中开始了解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时,她说了一句话:“我的前半生被我妈耍了。”当时我的后背都窜出了一股凉气。
如此爱母亲的我们一直以为母亲更爱我们。从小都满怀亏欠的长大,想着长大后要好好孝顺她,报答她。
可如今长大了,突然发现母亲曾经对我们的好,对我们的爱都带着自己的目的,甚至把错误的三观植入我们头脑时,那句“她耍了我们。”会是多么痛的领悟。
我们要带着这种憎恨过下半辈子吗?
不,我不想。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从而他们选择了第二种活法。
二、逃避,忘了它吧。
有人说三十岁以后就不要再提什么“原生家庭”了,要努力活出自己。
一听就是很有骨气的人,有责任,有担当,一定收获了不少赞吧。
那种深入骨髓的委屈和不满,真的说忘就能忘了吗?
它不是摔倒后,沾到身上的灰尘。拍一拍,振作一下精神就可以潇洒走一生。
记得在一次咨询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说起她母亲对她的批判和贬低时泣不成声。当问到母亲近况,她说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多么让人唏嘘呀。
我们把委屈从地上转移到地下,那张牙舞爪的的藤蔓就能够臭不到我们血液里的恨了吗?
它依旧会蔓延,终有一日会爆发。那将会是不可收拾的场面。
既然是我们上半辈子受到了影响,那我们还有下半辈子,不是吗?
作为成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掌控自己的下半辈子,从内而外的自在如风呢?
记得有一位军人朋友,他就是典型的在第二个阶段的人。他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缺点,换句话说从原生家庭中学来的恶习。
有一次,他对妻子说:你应该改掉你这个坏习惯,自从结婚开始,都十年了,我几乎每天都提醒你,你怎么就是不听。
他的妻子最近在学心理学,回答很经典:老公,你真的改掉你的那些坏习惯了吗?改有两种途径。一,跟你一样克制。但你不觉得,总是在反复吗?而且你好像也不是很舒服。二,找到养成这些坏习惯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我想那样可能会真的根治吧。
确实,我跟他们很熟。当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医生说孩子的肌张力有一些高,随口又幽默的说了一句:你先生的肌张力好像也不低呀。
是啊,这位先生用他顽强的意志力,克制着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这种用力量控制出来的平衡,真的会舒服自然吗?
过去心理学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都跟这位先生一样,用道德绑架着自己。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甚至那是品德高尚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表现的跟肌张力高的婴儿一样。惊恐,处处小心翼翼,行动不自然。
我想大家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心理学,或者去做心理咨询也是那渴望由内而外的自由驱使着我们吧。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你本是一朵花,之前被无情的践踏过,没能发出花朵本有的香气。但幸运的是,你还有生命,而只要原谅曾经的伤害,才会让你此生不枉为一朵娇美的鲜花。因为“原谅”就是被别人践踏的花发出的香气。
谈到“原谅”谈何容易。那几十年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它影响着你的人格,影响着你的选择,影响着你做的所有事情的结果,甚至影响着你这个人最终以怎样的一个形象立足于世。
有一位偏向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每当劝她去看心理医生。她都会振振有词的说:我知道那心理咨询,不就是把小时候的事掏出来讲一下,处理一下吗,我自己也会。
于是她有时会揪着小时候的事不放,回到父母那里大骂,摔东西,发泄一通心中的怨恨。
而有时却说:只要不提就可以忘掉过去。但没多久又会回到原生家庭大闹一场。
如此反复无数次后,整个家庭都几近崩溃,其实父母也不知道错在哪里。
如上有心理疾患的人,可能更容易在行动上表现出这两种状况的间歇性发作。
而我们普通人,虽然行为上没有体现。你想想当你脸上虽然云淡风轻,但心里是否早已惊涛骇浪。表面微笑自如,内心是否已经泪流满面呢?

我们恨,是心中还有爱。既然爱,那我们就选择原谅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他/她身处的时代和家庭背景都限制着他/她。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我们的,他们也是用尽了全力。但世间没有完人,因为人类还处在发展的阶段。
这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当我们真的处理好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就超越了父母。而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会超越我们。
有时间的时候请拿起你的笔给孩子或未来的孩子写下这样一段话吧:
孩子,我们尽最大的能力去呵护和培养过你。
希望你有一个快乐和幸福的一生。
但我们是普通人,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养育你的过程中,一定犯了不少错误。
请你原谅我们。
但一切都阻挡不了我们爱你!
别忘了“原谅”就是被别人践踏的花发出的香气。
其他图片:
网友评论
你本是一朵花,之前被无情的践踏过,没能发出花朵本有的香气。但幸运的是,你还有生命,而只要原谅曾经的伤害,才会让你此生不枉为一朵娇美的鲜花。因为“原谅”就是被别人践踏的花发出的香气。
感谢收录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