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玉厚老汉时常在心里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懂事明理,长的茁茁壮壮的。
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平凡的世界》孙玉厚
孙玉厚的名字听起来像个老实宽厚的农民,孙玉厚的职业也确实是个老实宽厚的农民。
君子如玉,厚而不争。他也确实没有争过什么。
在黄土高原的一个旮瘩村落里,同穷困生活了几乎一辈子的光阴,这个勤劳又忠厚的庄稼人,算起来没有做什么值得人们称道的大事,却不知不觉让人们记住了他。
直到我想用自己的文字重新定义一下他时,才真正意义上意识到,所谓生命全部意义的荒诞性论述里,最真诚的黄土情怀。
如果你较真去寻找,就会发现整本书的情节里,这个老父亲做的所有事都是为弟弟,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没有一个章节是他为自己去追求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白面馍馍,又或者妻子早逝的他谋划着再娶一个女人过日子。
在整个双水村里,光景即使不算最烂包,也一定是倒数的,年轻时也和村子里的穷乡亲闯山西,挣扎着想把弟弟供成孙家的知识分子,可希望破灭之后,他作为兄长,只能原谅这一切,并张罗着借债为弟弟成一门亲事,和所有的庄稼人一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土地里,可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和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并不能改变生而注定的贫穷。
于是他一边自责痛苦,一边又不得不让十三岁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初中的少安退学来一起为这个家庭挣口粮,他不止一次的在生活的难关面前痛苦的抱头蹲下,为自己的无能不能带给这个家庭好日子而自责,为没本事给已经老大不小的少安取个媳妇自责,为没有为少安箍一孔新窑洞自责,以至于秀莲表现出了分家的情绪时,这个一次次向子女的选择妥协的老父亲,第一次表现出了不容置疑的家长地位,否决了少安的懂事,干净利落的分了家。
他勤奋的劳作,踏实吃苦的为这个家做了一辈子贡献,又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这里亏待了,那里缺欠了,始终在良心上有一种负罪感,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脚踩地头顶天,撑起一个家庭的北方汉子,似乎在书里常常却痛苦的抱头蹲在地上,甚至痛哭流涕,全无“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觉悟。为铁了心嫁给二流子王满银的兰花,为本可能成为一个读书人却做了双水村里最出色的庄稼人的少安,为这个家庭种种的不幸,但从不为自己。
到头来没有顶天立地不说,连背都被压着托了一层黄土,以至于在小儿子一心出去闯荡时,他苦笑着表示了理解以及支持:“爸爸只盼你这辈子别活得像爸爸一样,蜷胳膊曲腿的……”
他哪里是什么孙玉厚呢,分明只是一个操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