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区业主群里,有个职场妈妈在求助,她的女儿只有十四个月大,因为需要夫妻两上班,只好与婆婆同住一起抚养刚出生不久的宝宝,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家庭纠纷不断,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不得不与丈夫诉讼离婚,男方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却拒绝按判决书内容执行,不让母亲行使探望权,整整8个月没有见到自己孩子的这位年轻母亲忍无可忍,怜子之心,盼也无望,只好化成万字控诉信,请求居委会业委会和邻居们主持公道,都是过来人,亦为人父母,邻居们不忍卒读,除了同情这位同龄人在婚育过程中经历的龃龉不断,身边这样因生育第一个子女就遇到家庭矛盾事业瓶颈的女性不在少数,所有问题的背后也指向了经济层面的原因。社会各界也在反思,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能帮助到不幸的她,帮助到更多在育龄不得不面对重重家庭问题的职场女性?毕竟,帮助她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将来。
“如果中国未来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在二三十年后,中国人口将极度老化,规模优势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很可能步入萎靡甚至停滞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是出台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以前论证过,由于房价、教育和女性就业等因素,中国养育小孩的相对成本是全球最高的。即使全面放开生育,自然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生育率也将进入全球最低之列。”——梁建章《中国需要拿出8万亿“放水”给教育和鼓励生育》
经济对提高生育率的要求迫在眉睫,但具体到每个社会细胞——家庭时,困难又一重又一重地压在了职场女性的肩上。近期在TED演讲台上,《Work. Pump. Repeat.:The New Mom's Survival Guide to Breastfeeding and Going Back to Work》(《一边工作一边日复一日地挤奶:背奶族妈妈重返职场生存手册》)一书的作者Jessica Shortall,她的身份是一位战略咨询师,身为职场女性并亲历生育并重新回归工作的她,在新书出版后接收到了很多职场妈妈的邮件,她总结之后告诉公众:网络上随手一搜可见的光线靓丽的职场妈妈形象,可能只是人们出于担忧和焦虑所刻意营造的,真实情况却如邮件所述那般让人唏嘘。
如果你想象中重返职场的母亲是下图这样的:
实际写出来的可能是下图这个样子:(一堆乱码)
如果你希望自己生完孩子回到办公室是这个样子的:
又或者是网上数不清的“谎言版本”:
说谎事关道德,但道德的本质又与经济问题相关。
Jessica以女性身体的视角向公众说明,为什么重返职场的哺乳期女性,面临身体不堪重负,事业遭受瓶颈期:·
相信在办公场所卫生间定时挤奶的职场妈妈对这幅照片所展示的场景再熟悉不过:沉重的背奶包代替了公文包,卫生间的不适感让“母亲”这个天职履行者变得尴尬无比,还会遭到同事的嘲讽。
不能休产假这种例子,在身边也是不胜枚举:如果说以前是论资排辈休年假,对职场女性来说,是办公室论资排辈生孩子:
在收集了众多职场女性在生育后遇到的窘境,Jessica也试图去找寻问题背后的成因,她总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职业妇女自己的抉择:
女性占劳动总人口的半数,这个“抉择”当然有利于提升美国GDP,因此也是国家的选择;第二,职业妇女“自己选择了”生孩子:
所以,基于以上两个选择都是职业女性本人做出的,所以劳动妇女只能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
所有的人都会说:
就像所有参与犯罪的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这个立场关乎于社会道德、国家经济,抑或说这个基于职业妇女本人的选择,是国家不得不依赖的必然决定,简言之就是:生育(在目前)是不能被选择的。因为新生人口是未来国防以及经济各方面最重要的力量。社会需要正常运转,需要越来越多的女性去工作的同时,还要他们尽可能地生育下一代。生育下一代需要金钱和时间的投入,而《家庭与医疗假期法案》中规定的“生育假”这一制度却只有少数人能享受:
本来是保障育龄女性生育假权利的法案,事实上是限制大多数女性享有该权利。因为不能休产假,多数女性不得不暂停工作以养育新生儿。
暂时的失业会导致失去家庭经济来源,而最严重的后果来自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
看到这里,不难理解去年长沙31岁二宝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跳楼离开人世,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无助……
Jessica也指出,职场女性如果能休好产假,对于婴儿能健康长大有着重要意义,他们长大成人是对国防和经济力量最重要的贡献。国家层面需要鼓励女性积极生育,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育龄女性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生育了,那会是什么后果,或者生育之后没有时间去抚养,对社会又有多大的危害?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在一次讲座中谈到:“孩子长大后,就是社会人。国家应给母亲三年的养育期,如果他变成个栋梁,会造福一方。变成个犯罪人,谁碰到他都是灾难。民族的实力源于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