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幼儿园做助教,做手工,包汤圆。
小朋友果果:我不会。
我:你会的,只要你搓就可以。
果果:我搓不圆的。
我:没关系,你搓成你能搓出来的最圆就可以。
于是果果开始动手搓出他自己的圆汤圆,还给我看:这是我搓的最圆的。
“我不会”是一个幻象,它会阻碍我们活出最有天赋的自己。
小朋友实实:阿姨,我搓的好还是你搓的好?
我:你不用跟我比。
实实:为什么?
我:因为你要超越的是你自己,你只要比之前自己搓的圆就可以了。
实实停住有点若有所思的看着我,似乎在说:我不是应该比别人好吗?
我们这一辈子要超越的永远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当我在三十几个孩子里,还兼顾着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身份,不断的穿梭回应时,那一刻,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有爱但不是无条件的,想要得到爱需要给出相应爱的价值;
比如:学员和导师 ——学员给出金钱的爱换取导师智慧的爱。
比如:妻子和丈夫——双方给出需求换取双方的需求,有时还来不到给爱的层面。
比如:老师和学生——学生给出八千的学费换取八千层级的爱。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明白偶尔看见某一个老师的行为时,我痛苦什么了。
我对那个老师超出了我给出的期待。
比如:比喻我给多宝的学校是八千金钱的能量,我却要求老师能给出三万层级的爱。她做不到是正常的。
所以我开始清晰起来:在只有三个老师却有四十个小朋友时,那种时时刻刻尽可能的满足和沟通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时,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照顾好孩子吃的饱,穿的暖,安全不受伤已经是很好了,如果还能再学点知识技能那就更不错了。
所以小朋友心里的需求在这个层级真的无法做到时时刻刻满足和引导。只能要求和打压了。
面对多宝,我开始意识到,我无法期待和渴望他活出自己,因为他身边都是没有活出自己的人在陪伴在照顾,他又如何能学会活出自己呢。开始放下对多宝的期待,做我自己能做的。
我如何在现在的状态里,环境里给出我当下能做同时力所能及的爱和引导。
因为我也没有来到无条件的爱,我在有条件的爱里面尽可能给出爱,滋养他和我。同时继续提升我自己的状态意识,去学习更深层次的尊重和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