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3ULfjmm47kuhbYDtrQ1_w
最近这段时间,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很多变动。
领导层与执行层的人事变动、换血;组织架构的重组与升级;产品线与业务线的重新梳理;战略性地放弃一些低效的平台和工具;重塑组织文化,简化信息传递的层级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不,昨天收到通知,我们的一位经理被优化了,这是发生在我身边最近的事。
太突然了,谁都没想到,公司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在我们的眼里,这位经理沟通能力不错,向下沟通、横向沟通、向上沟通都很有亲和力,对事情的推动力也还可以。
在个人的立场,我是绝对认可这位经理的;在公司的立场,还是以价值产出作为判断标准,毕竟公司不是家,没有技术傍身的管理,真的是太危险了。
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这位经理,他的能力模型还是很强的,起码比大部分人都强,只是想说,有时候只是刚好公司需要其他的能力模型了。
这件事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多的警示,居安时要思危,在商业与个人的博弈中,个体应该牢牢建设好自己的壁垒,在商业的进程中,相互作用砥砺前行。
那么,怎么建设壁垒,让自己不被出局?如果你身处互联网公司,那么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避免被零件化
零件化这个概念,在大公司就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大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会把自己内部的系统流程化,把人的能力细化到流程中某个模块的能力。
这对于系统和企业来说,当然是更加高效的策略;但对个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利。
当你的能力被固化到某个模块时,那么在你与公司之间的博弈中,你会变得不利和被动,因为你的能力随时可被插拔替代。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对抗被零件化呢?我的建议是,让自己变得系统化。
系统化要求的能力模型不一样,它要求你不单止要会用系统提供的服务,还要求你自己也懂得如何建设这种服务。
当然了,并不是要求每个服务你都要亲力亲为研究如何建设,而是要有这个意识,要求自己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们不要仅仅享受组织带来的便利,要知道这些服务和能力,都不是你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离开了大公司、大平台,自己做不了什么的原因。
二、技术是根本
我觉得无论你是产品经理,还是管理者,还是运营或者其它岗位,建议都要懂点技术。
懂技术,不是让你是某方面的技术专家,而是说你需要有技术的思维和视野。
这个技术能力,是你能与机器交互的能力,编程思维让你懂得用程序来与机器沟通。
我知道,很多管理层或者产品经理,都不是技术出身,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让你存在视野盲区,甚至欠缺动手能力。
你不懂Git的使用,不熟悉常用的开发工具,不知道很多程序世界里的事。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有时候就会特别被动。
所以说,技术能力不能丢,这个能力应该作为你能力模型中的一环,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更新。
我们公司现在的CTO,管理的职能群几百号人,自己还每天亲力亲为分享技术热点,偶尔还自己亲自动手研究一些技术点。
从上到下,从广到深,这种幅度的能力,是每一个身处互联网公司的人,都需要具备和兼顾的。
三、努力建设你的价值圈
在公司里,要时刻注意建设自己的价值圈。你的价值,取决于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如果不想自己随时被替换,那就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让公司不敢轻易对你说NO。
你可以留意下你做的事,覆盖面有多广?
在公司里,你做的事服务的人群越多,一般价值也越大;你做的事情越核心,一般价值也越大。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要注意了,努力拓展自己的价值圈。
另外,还要注意,如果是管理层,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圈,优化自己的人脉结构。
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对于管理层,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推动力了。
这个推动力,可以是职能内部的,也可能是跨部门的,有意识积累这些关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到你。
管理者,管理的是人的关系,面向的是人;执行层,管理的是任务,面向的是事。
所以,要清晰你的定位和做的事,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太多了。
四、不要局限,多点开花
投资界有个说法,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回到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不要让你的能力模型太单一,你要让自己多点开花,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你需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能力边界。
不要局限自己,例如,如果你本来是深耕后端的,有时间就要去摸索一下前端和移动端的技术;如果你是做产品的,有时间也要积累运营推广的能力。
记住,能力模型太单一,太脆弱了。一旦公司不再需要这个能力了,而你又没有后补能力,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被优化的那位。
All in 的代价就是,一旦这个点爆仓,你就会马上出局。所以,切记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要分散风险。
当然了,这里也不提倡你在没有深度的前提下,横向扩展太多能力。斜杠青年也是在某一个点精深之后,再横向拓展的。
五、要有兜底的Plan B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说到Plan B,其实就是说你要打造自己的多元收入。
你的收入,不单止来源于工资,还要有一条后路,可以是你的副业,可以你的投资回报,可以是你的其他来钱渠道。
如果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是每月2万月薪,一个是8000月薪+12000的其他收入,我希望你最好选择后者。
因为在后者的收入结构中,一旦没了工作,也至于你断崖式地没有收入来源。
再说了,我们打造的不单止是收入结构,更是建设我们自己的信心。要有翻桌子的底气,也要有不翻桌子的勇气。
都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那么,打造你的Plan B,就是你的兜底计划。
最后的话
不管外界的环境怎么样,自己都要尽最大的努力站在牌桌上。
面对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提前规划好应对策略。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