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合作作文的托管园长向我汇报了孩子最近在学校的作文情况。
①素材难找。
今天学校布置的是《难忘的一件小事》,许多孩子找不准题材,咬笔半天就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写出来的竟然是交通事故这样的大事情,如果把小加上双引号,也许可以;有的写了好几件事情,如果事情之间有因果的联系,也许还说得过去,可是都是独立的小事而且没有主次之分。往往这样的作文扣分都在7分以上。
②没有架构
一个孩子作文的开头就洋洋洒洒写了十几行,后面要重点叙述的事例反而寥寥数语,明显的本末倒置。也许是字数到了的仓促收尾,不合作文的规范,如何得高分。
③内容没有亮点
读孩子的文章,基本读到的都是概括,简化的内容,干巴巴的没有一点面色。
写的人没有动,写的景没有色,写的物没有趣,写的想象没有亮点。
人物的细节描写无外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事物的细节刻画无外乎:色、形、状。
再结合不同的描写方法进行修饰。
学校里学,作文课上教,托管班里指导,但孩子就是掌握不了。
园长说起自己小学写作文的经历。读的还是一个乡镇的小学,老师还是城里调过去的。
记得有次写看图写话,老师很用心的提问引导。自己把老师讲的内容进行组织成段,加入几个好词好句。看到老师批改后在文章中划出许多肯定的波浪线,从而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以后在每次写作中总会加入几个好词,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
整个小学阶段作文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
现在的孩子为何一遇到写作就有怎么多的问题出现呢?为什么上了作文班的孩子还是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呢?
教还是以结果为导向。
每个人的学习都需要一个积极的反馈,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就像每一个大成功都来自于每一个个小成功一样。通过一个个即时的满足感,才更有可能成为人生这场马拉松中的赢家。
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所谓一鸣惊人的壮举,并不是谁都有这样千里远足没有中途设目标点的耐心与恒心。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早已打破了我们的想象。对于学知识在不断运用中才有结果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孩子作文写不好,归根到底,练得太少;老师积极给与的反馈,也许会树立起孩子写作的兴趣,甚至真的走上写作这条路,一发不可收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