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
别名:别名:步地锦、破铜钱 、鱼鳞草、名盆上芜荽、满天星、羊皮菌。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脾经、胆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解毒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治痢疾。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主治】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用治湿热郁结之黄疸、大肠湿热之赤白痢疾、咽喉肿痛、痈疽疔疮、跌打损伤之局部瘀肿等。
【药理研究】抗病原微生物;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较强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滇南本草》记载 天胡荽:“发汗,散诸风头痛,明目,利小倾,疗黄疚。”天胡荽植株有特殊香味,具有观赏、药用、食用价值,属无公害保健绿色型野香菜。
《福建药物志》治肝炎、胆囊炎:鲜天胡荽60克。水煎,调冰糖服。
《湖北中草药志》治石淋:鲜天胡荽60克,海金沙茎叶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福建中草药》 治荨麻疹:天胡荽30~60克。捣汁,以开水冲服。
《福建药物志》治蛇头疔:鲜天胡荽加冷饭、红糖或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
《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大疮。"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外用捣涂酒渣鼻。"
《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药用历史
天胡荽始载于唐代《千金·食治》,并在多部古代医书中有所记载,如《滇南本草》、《生草药性备要》、《草木便方》等,均详细描述了其药用功效和用法。
使用禁忌:孕妇、脾胃虚寒者慎用。
天胡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