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

作者: 仙女下凡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23:20 被阅读102次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初见“跃迁”这个词的时候,第一闪念就是高中物理里的电子能级跃迁图。大意是:

    电子可以因为吸收或释放能量而从一个能级向上或者向下跃迁,且每个能级之间是离散的。而古典老师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教大家怎样实现“认知跃迁”。

    古典老师的新书《跃迁》中午刚拿到,下午便把书中大部分内容看完。合上书,我问自己还记得什么?

    顿了顿,脑中浮现的词有“只打甜蜜区的球”、“联机学习”、 “头部效应”等新颖词汇。

    书中的信息量蛮大,那就针对我看一遍还记得词汇谈谈感想吧。

    一、只打甜蜜区的球

    故事源于股神巴菲特自爆对他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居然是一名棒球手——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Ted.Williams)。泰德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低。

    他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他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他把击打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这样能保持0.4的击打率。如果勉强去击打位于最边缘位置的球,他的击打率会降到0.3或0.2以下。所以,对于非核心区的球,任其嗖嗖从身边飞过,绝不挥棒。

    而巴菲特正是智慧的把这一点用在了投资领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的成功。

    他说: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很多时候)人们会喊:打啊!
    别理他们

    而这一打球或者投资的秘诀足以充分回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以前总觉得这是一句很扯的话,当然努力更重要!后来才慢慢意识到:

    1、选择之后不是就不努力了,也是要努力的。

    只不过正确的选择可以助你在付出较少努力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不那么正确的选择可能你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也不会收到等值的回报。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现在要学习一样东西,起步为0。如果你选择自己闭门造车去学习,那么你使劲浑身解数努力,可能最终达到50步。可要命的是: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已经走了100步,你只要向前迈进一步,那就是101!你依旧超前常人51步!

    因此,学会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勤奋者”显得尤为重要。

    2、错误的选择越努力越可怕。

    如果你喜欢买彩票,盲目的买彩票。学过高中数学的人都知道每张彩票的中奖概率都是相等的,且概率低的吓人,简直比被雷劈的概率还低。可如果你盲目去买彩票,你越努力投钱买彩你越穷,很有可能你点背这辈子都中不到亿万头彩。买彩票这件事就是你错误的选择,你越努力投钱,结果越可怕。

    二、联机学习

    文中提出的观点为:获得百倍的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的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着自己,实现跨越式的“认知跃迁”成长。

    而这种观点恰好解决了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同样努力的两个人A和B,A只是自顾自的努力,一天工作15小时,表面上看勤勤恳恳,异常发奋。而B却会懂得“顺势而为”结合时代的需求努力,并懂得有规律的放大个人努力。工作起来也是有条不紊,松弛得当。试想谁会更容易成功,结果不言而喻。

    “时势造英雄”这句古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文中介绍:

    这个时代的真正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的努力。所以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明显的共同特点即使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上升。

    那么如何实现“跃迁”式成长?

    1、认知方式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以往我们需要记忆很多知识在脑中,也是为了积累库存随取随用。现在互联网时代,懂得如何短时间内在海量的信息中搜寻到有用的信息显然比记住这些信息重要得多。

    2、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以往我们遇到问题都是闷葫芦自己琢磨,现在可能我们遇到问题先在网络上找找有没类似的思考更为便捷。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而在我看来“分享”是联机思考者必备的品质。“联机者”如果不懂得分享,要怎样“联机”?人与人之间很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你不愿意分享好的知识、信息,又怎样能奢求别人对于你的问题给予你好的建议呢?

    我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

    社群里的小伙伴本质上是网友、陌生人,可是大都十分乐意无私的奉献,有着很好的“分享精神”。而现实生活中却很多人对一些事或者知识总是很谦虚的三缄其口,知而不言。是因为害怕别人学会了自己钻研的知识就甩自己一条街吗?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未免也太狭隘了。但我敢肯定,这种情况实际生活中并不在少数。

    而事实是:分享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好运。

    你如果分享一本好书给一位朋友,兴许他就推荐你可能平时并不关注的思维导图去学习。你学习思维导图后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后把这个发现推荐给别的朋友,保不准那个朋友就会跟你聊聊拆书帮……信息与资源就像滚雪球似得越滚越大,你在乐于分享的过程中收获的意外的好运只有自己知道,而那个不乐于分享的人还在守着自己的一亩半分地的知识宝库,不舍与外人道也。就在不知觉中你成为了一名“联机学习者”,而他在固步自封的井底逡巡不前。

    三、头部效应

    说起头部效应,就不得不提“幂律定律”。

    通俗点说:如果拥有10000元的人有10个,那么拥有1000元的人有100个,而有10000个人只有10元钱。

    没错,像极了“二八定律”:20%的人拥有着80%的财富。同样的,一类知识,最重要的精华部分也只有20%,而聪明的人会用80%的精力学习20%的精华知识。那么这20%的知识便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谓的“头部”。

    1、头部收益更高

    在一个系统里,头部品牌吸引力为约40%,第二名20%,第三名7%-10%,剩下的只占30%。

    你不信?那我问你:

    第二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是谁?

    第三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第四个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人又是谁?

    记不住了吧,记不住就对了!为啥呀?

    因为主角光环呀,因为头部关注度最高啊!

    2、头部的加速度更快:

    这个观点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如果“贵子”以高考论成败的话。

    今年北京状元的一席话一度引起不少波澜,他坦然说道:

    他地处北京,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从小游历欧洲,这是很多普通家庭或者农村孩子接触不到的东西。很显然他处于很多同龄人中的“头部”,拥有最好的资源、接受最好的教育、收获最大的收益,这就是“头部效应”。

    这一观点也告诉我们:

    如果就业:我们要选择鸡头——一般公司的最核心部门,这样公司中有任何机会去外面提升眼界提高能力时首选就是最核心的部门。你就首先拥有自我提升的第一手机会!而不是选择凤尾——牛逼公司的可有可无的边缘部门,这些部门因为没那么重要,有机会也很难轮到你。要做就坐当下的No.1,而不是所处系统的三四五六七。

    占据“头部”,就拥有良好资源、重要的人脉、优先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正循环下去,很快就会成为一名“跃迁者”。

    这本书还需要仔细研读,今天的感悟就到这里。

    重于践行。

    希望以上的文字对你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跃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xl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