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句是摹拟现成的句子格式仿造新句子。
(36)《艺不惊人誓不休》(《文汇报》标题)【标题系仿杜甫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来。原文还有一个副题:“介绍昆剧武旦王芝泉”。仿语将“语”换成“艺”,意思相近,把“死”改为“誓”,声音相当,用作文章标题,精练而含蓄,使人在对杜甫艺术成就的联想中,看到王芝泉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艺精神。】
(37)她一个人能唱两台戏,吵得她爹也难免忍不住,哼一哼、笑一笑,她就拍着手儿大叫:“烧香赏香钱!”于是,笑声像一串银铃叮咚响,半入河风半入云,香雾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刘绍棠《瓜棚柳下》)【仿句是摹拟现成句子或句式而仿造的新句。一般不出现被仿体,只是套用名家名篇中的名句翻造而成。“半入河风半入云”是仿照唐杜甫《赠花卿》句:“半入江风半入云”,只是改动了一个字,就将古诗句内容跟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紧紧结合一起,和谐、生动而有趣。】
(38)说实话,他喉子不怎么好,且有些走音,有时甚至像说话,但是却情绵绵意切切,别有一番滋味在里头,令我深受感动。(张重光《穿背带裤的人》)【“别有一番滋味在里头”一句,是仿南唐李煜《相见欢》词中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来。原句极真切地表达了亡国之君李煜不便直说的十分伤感的复杂心情。仿句改动几字,意在刻画“他”唱歌时的真实情况和“我”的深切感受。】
(39)茶馆每天一大早打开店门,茶客就登门了。一天之中,来来往往,一直持续到深夜。有的人还专门到茶馆这种热闹场合挤一个一席之地,闹中取静,在这里睡个好觉。常言道“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他们能不能说“茶翁之意不在茶”呢?(《话说长江》)【将“醉翁之意不在酒”改为“茶翁之意不在茶”,套用现成的名句,描写眼前的人和事,表现新的情境,文笔简练,语意翻新,仿句修辞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40)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他感到自己骤然衰老,不过并不因此而消极。他把唐人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其基调是感伤的,无可奈何的。朱自清仿其诗句而反其意,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令人感奋、催人上进的诗句,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奋斗不息的人生态度。】
(41)我在店里也坐不稳,特别看不惯那种趾高气扬和大吃大喝的行为,一桌饭菜起码有三分之一是浪费的,泔脚桶里倒满了鱼肉和白米。朱门酒肉臭倒变成店门酒肉臭了。(陆文夫《美食家》)【“朱门酒肉臭”是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其内涵人所皆知。作者将“朱”改为“店”便将矛头指向了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巧妙地表达了“我”的心境。】
(42)贡文晚苦风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一日与子瞻数人小酌,各引古人语相戏。子瞻戏贡文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座中大噱,贡文恨怅不已。(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苏东坡套拟刘邦《大风歌》首尾:“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与贡文开玩笑,嘲弄他“鬓眉皆落,鼻梁且断”的形象。仿句与被仿句在意义和感情色彩上形成极大反差,使语言更具幽默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