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去书写,去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故事。
但是,在一开始,看到简书,我是拒绝的。
不可否认,简书是一个很好的书写平台,写作界面简单优雅、干净清爽,给了写作者很好写作体验。但是,整体而言,简书并不完美。他并不是“最优雅的阅读社区”——它没有足够好的内容,没有精准的内容兴趣匹配机制,其社交化的尝试也并不算成功。而今,简书仍在纠结中前行。
定位
对于一款产品,其定位直接决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对于简书而言,其定位为一款轻博客书写与阅读平台,目的为打造成一个阅读与写作的社区,以此构建一种有粘性的社交关系。可以说,它照搬了博客的某些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相比博客以少数知名博主为主,单向输出,较为弱的用户关系。以及过时的概念、落后于时代的页面设计和边缘化的地位。简书以其轻、新的特质成功的吸引了一批仍然愿意写文章的受众。在策略方面,高质量的文章,好的故事能够吸引大量的读者。反过来,大量的读者又能吸引大量的高水平的写手。于是乎,写 和 读 这两个字贯穿了这个平台。
其目标受众同豆瓣、知乎等社区用户应该具有较高的重叠性,以受过高等教育、不排斥读写的18-39岁的人为主,职业主要为大学生、白领、程序员、自由职业者等,覆盖城市主要为一、二线。从连续一周的首页推荐文章监测来看,简书女性用户的占比似乎不低(仅为片面推测)。
使用场景为:公交车上、等候、无聊时碎片化或闲暇时段的阅读,消磨时间,浅层的学习 ; 固定时间段的30-90分钟的写作时间,记录生活、故事、看法、感悟
市场状况
移动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博客早已式微,碎片化、轻量、娱乐性质强烈的内容成为了网民的新宠,娱乐至死的时代,没人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深度阅读,博客注定只能是个相对小众的存在,所以,简书目前充斥着的,也多为内容无深度的鸡汤文章或者充满功利性的世俗教导。君不见,即使逼格如知乎,最受欢迎的也是抖机灵的段子。
遗憾未能得到有效的数据反映简书的用户数量及增长状况。以下数据供参考:简书百度搜索指数为1500-1700左右,(lofter7000,博客5000),简书app在360应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为19万,数据为2015年10月中旬。
竞品分析
为了更好的阐述简书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类型,我对同简书功能或者定位相似的几个产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Lofer 国内的Instagram,如果说微博是以文字为主,那么它则以图片为主,简直是设计师、单反、文艺逼的福音。一张图配以简单的说明文字,简单而又充满情怀。作为网易在社交上的另一尝试,有着良好的体验和特定的受众人群。
Zine 专注于在线编辑与排版,相较于内容,Zine更注重帮助用户实现内容的聚合到成册,相比于社区的建设,Zine花了跟多的心思帮助用户实现优美的版面设计。
Medium 国外的一个优秀写作与阅读平台,真正的做到了内容的丰富和页面的简洁。其提供的Collection功能能够将众多文章编辑在某一主题之下,使其成为具有出版商意义的平台。简书作为后来的模仿者,无论从页面设计上还是产品方向上,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
产品体验
简书吸引我的,在于其毫无干扰的写作界面,充满优雅和简单的哲学。
但整体的产品体验,给人的感觉是整体体验的割裂感与矛盾感。一方面,它努力的在各个方面做到简洁,比如沉浸式的写作页面:中间为写作部分,两边留白,无丝毫的干扰。另一方面,它却在一些细节上做的反人类、充满程序员式的流程思维。一方面,它努力的通过页面的一些设计实现其产品目标定位,比如为了凸显 写 的入口,在页面左侧特地开出一块区域,用精美的图片映衬下加以巨大的“提笔写文章”按钮,可是如此一来也造成整个页面严重的割裂。一方面,它突出轻的特点,可是其设计语言却又有强烈的桌面程序的痕迹。
整个使用过程,我似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设计人员拼命的在努力,使得产品的设计合乎产品定位;试图通过界面引导用户到他们希望的方向去。可是却做的那么生硬,让人充满不适。
毫无吸引力的首页
是的,这是我想说的话。
简书采用的是分栏式,细分为三栏。最左侧的功能栏,居中的图片展示,右侧的内容展示。简书的纠结之处一览无余。一方面,简书希望突出内容,让游客被首页精选出来的优质文章所吸引,进而有浏览、阅读的冲动。可是另一方面,你能看到的仅仅是文章标题、收藏、阅读、评论量,作为精选出来的文章,在首页,除了标题,你甚至不能看到对文章的一句话介绍。在这个连手机推送都会显示内容的年代,简书的首页精选上只有简单的文章标题。也许首页上的文章是根据点击阅读量自动生成的,但像知乎、Medium平台一样,显示文章的开头内容也比现在这样做要好。更重要的是,首页上的文章,大部分并不优质,甚至充满着连微博都摒弃的鸡汤文字。这应该和简书的全民创造理念有关系,为了激发使用者的写作热情,简书允许用户投稿,给了所有用户展示自我作品的机会。可是,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前期创作内容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的作品其实远达不到上首页的要求,但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和形势下成功了。因此带来的作用是,首页充斥着浅显、鸡汤、博眼球、功利、抄袭的文字,这直接的代表着简书的社区文化。如果知乎代表的是“分享你的优越”,而简书大概就是“分享你的鸡汤”。要知道,写作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而创作则注定是少部分人的活。
居中的图片占用了挺大的一部分空间。作用无非有两个,一为突出“提笔写篇文章”这个入口。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按钮,如果没有图片映衬,想必是非常突兀且难看的。二为平衡整个页面的风格,让整个页面不太单调。但是,同时也使得页面显得特别割裂,看着别扭。一个人边浏览文章列表,由于从左向右的浏览习惯,占据了一大片内容的左侧页面带来了很强的不适感。整个页面更像是几个模块拼凑起来的,没有完整的统一风格 。
下图为Medium的首页,何为设计之美?这就是简洁,而且能够感受到它的活力和吸引力,而不是以简洁为名的性冷淡。
基于程序员的流程化逻辑思维
新用户在要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新建一个文集,然后新建文章,然后点击"全屏图标"进行写作。简书的产品设计人员对onenote进行了一次拙劣的模仿,且不说为什么新建文章后鼠标点击写作页面不能自动全屏,也不说新用户一开始根本就想不到也找不到“全屏图标”,问题是,我只想写篇文章,你却要我新建文集、新建文章。试想当初微博这样做,现在应该也没有它了。产品设计人员大概 出于给文章进行良好分类,也便于后面的出版成册什么的的想法。但是,这是个平台社交类应用,而不是一个工具类应用.对于老用户,一切习以为常。可是对于新用户,这是巨大的障碍,也是巨大的认知摩擦!因为你多一个新建文集,能让多少新用户望而却步呢。(简书APP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简书应该做的是,帮助用户在最想写的时候,毫无阻碍,随心所欲的写!要知道,对于所有写作的人来说,一开始的动笔,内心是最纠结最想放弃的时候,而简书却自以为是用心良苦的设置层层关卡,让他们由摇摆不定转向放弃写作。
不够明确的定位
简书身上,还有很多博客的影子。其本质,也是轻博客。同时,也尝试着给它加入 一些强社交元素,有了关注、粉丝,有了简友圈,也加入了打赏功能,这些都会和微博很相似。但是,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简洁的写作界面,简书其实并没有突出的特点。如果简书想成为一个带有较强社交属性而不仅仅是写作、记录的平台,光一个简洁优雅的写作界面是不够的。这方面,简书还应该继续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社交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定目标与定位,很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没有特点的四不像。
很多时候 ,一个产品将一个核心需求做到了极致,就能够脱颖而出。少即是多。
盈利模式
曾经听简书的CEO说过,现在简书的团队是依靠做外包产品维持的,这点令人感慨。的确,至今,简书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他们,大概不会选择盲目接收广告盈利的方式。而在资本方面,自从去年7月获得一次500万的风险投资,至今并无更多风险投入。目前的用户量下,单靠发行周边及同作者合作出版物的话,收入是十分微薄的。资金的不足,对其运营和推广也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其平台上的文章,因其质量本身不高,难以有着大规模的传播,达到进而扩大简书知名度的效果(例如:知乎)。现在的简书,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其用户量至今未能有大规模增长。国外的Medium颇为吃香,而相似模式的简书,在国内,并未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写在最后
简书先天的基因是很优秀的,其简洁优雅的写作界面,对很多写作者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当今飘在空中的互联网中,甚至显得格格不入。同时,更希望简书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专注什么,而不是在太多的方向与目标中迷失了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