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午去一个网站提交资料,看到提示说要4*4的PDF,心里还几分庆幸,类似的格式自己之前有改过,于是没多想就去忙活修改格式了。改完后再去提交,却提示不正确,我一脸懵圈,找不出原因。于是联系客服,客服告诉我其实不用修改,直接用网站下载整页文档,选择标签是4*4的即可、、、、、
事后回想我自以为是的操作,以及不明真相地找原因,就这个小步骤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不禁自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于是不假思索地去判断、去行动。
如果是自己做事情,就会容易陷入我上面的这种窘境,莫名地受阻,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往往是在碰壁后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2
回想一下,还不止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
如何尽可能地避免“想当然”做事呢?
如果说把“想当然”办事比作一个思维的陷阱,结合自己掉进陷阱的过程,我想自己在行动前有必要自问:
1. 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如果上午我有这样问,我可能会看下网站的要求;
2. 真得是这样吗?如果有这样问,会让自己有意识地区分自己潜意识所想和眼前的事情。“想当然”往往就是自己之前没有分清二者导致的。
3. 眼前的事情如何做呢?如果更好地做呢?这样想,就会帮我们把注意力尽可能地从以往做事的套路中拉回来,结合当下去找到最佳的途径,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潜意识地方法行动。
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3
对于“想当然”这个词,除了做事,你可能会想到更多。比如在工作中,有人没有和客户沟通清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客户的需求,结果做出的方案不能达到客户的预期;日常交流中,有人可能会因为对方无意间说得话或者一个举动,想当然地理解,结果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还有人会想当然地迷信一些生活妙招,盲目地尝试却没有任何成效、、、、、、
所以“想当然”可大可小,如果没有留意,也很容易把我们带入大大小小的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