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手划脚点评乐队与主唱,超级大乐迷和专业歌迷
1. 乐队与主唱:
上周“乐夏”播出后,有一首歌大火并上了热搜,就是瓦依那与任素汐合唱的《大梦》。这首歌从一个人上学唱到八十八岁,在简单而忧郁的旋律中,每段都重复怎么办这句话,唱出草民和普罗大众的无奈无助无力甚至哀伤,想起这个多灾多难和不幸可怜的民族,有一种令人悲天悯的感动和难受!
瓦依那乐队的歌返朴归真,无论旋律、歌词和乐器及服饰都简单而自然,正如他们从都市退隐乡村的生活,
犹如注入乐坛的一股清泉……正如主唱,以前在山里没进城之前只是看到满山都是竹子,但从城里返乡后,发现那不是一根根笛子吗……
三季“乐夏”参赛的乐队我粗划为四类型:俗、达、雅、洋。
第一种俗,就是接近瓦依那这种民间民谣民族类的,诸如二手玫瑰、五条人、九连真人、安达等乐队。地域的也是地域的,民族的还是民族的。
第二种达,属于本土的原创的前卫的摇滚。如以新裤子、刺猬为代表的摇滚斗士。这类乐队除了音乐和节奏的叛逆和激烈外,更彰显其歌词的尖锐和爆发!
第三种雅,更偏向文艺、都市和流行。如痛仰、达达、马赛克等。他们分别演唱的《西湖》、《南方》和《莫里森与杂货铺》等很慢摇和动听。
第四种洋,以第二季冠军“重塑雕像的权力”为标杆的诸如“Joyside”、盘尼西林”、“clike#15”等则更欧美范和国际化,歌词都以英语演唱,更接近现代音乐如摇滚、爵士和黑人音乐的海外本源。尤其对几乎听不懂英文的我及这类听众,反而弱化了歌词的意义更彰显了音乐的纯粹和魅力。
参加三季乐夏的乐队共91支,兼容了各种风格和层次,我只是凭着看了第一遍的最初印象、感觉和喜欢写出大概的分类和评论。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在这段乐评的结尾我想说说纯属个人的两个偏好:一是女鼓手石璐,我把她比喻成女哪咤(好象昨晚石璐重回Nova heart与冯海宁二度合作演出时那英也脱口而出这个评价)。无论她打鼓吋的气场还是她的观点都张扬出一种女权式的飒爽和惊艳。二是“八仙饭店”的主唱王帆在重新演绎张雨生的冷门歌曲《单身旅行》时的洋气和妖气,那种美人鱼和青蛇混合式的气质和形体,特别是那种游离、缥缈、幽冷、空虚和丝滑的发音和腔调让人有一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吸力、快感和难忘……
看三季“乐夏”令我仿佛恍如回到曾有幸叁与其中的、由朦胧诗人和评论家徐.敬. 亚先生策划并发起的,由《深圳青年报》与《诗歌报》联合推出的那场惊世骇俗、风起云涌的“ 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引发鱼龙混杂的來自全国的数万青年诗人的回应,吸引64个诗歌流派100多位诗人携口号、主张和诗作参展发布,最终结集出版了那本著名的先锋诗歌红皮书《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
2.超级大乐迷:由于这类嘉宾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式人物,过多的品头论足有哗众取宠之嫌。所以只写三位,其他忽略。
a. 张亚东:专业担当。
他与窦唯合作也坦𠄘不同路,与朴树合作不妥协让朴树自曝留下作品的遗憾甚至认为是耻辱,与那英合作让其拂袖离去……
他的绯闻女星与中国最佳音乐制作人身份及与他合作过的顶流歌手等标签,使他成为“乐夏“三季唯一一位常驻嘉宾/超级大乐迷。每到专业点评时,马东都会主动让贤。而且能够得到他的“非常好“的点评,让每支乐队及主唱都很开心并引为荣幸……
b. 大张伟:搞笑担当
大张伟自从花儿乐队后阴差阳错投身娱乐圈,凭其嘴快于脑的天赋异禀和幽默话唠风格,歪打正着,一跃成为大咖。无论多么正式的场合都能被他带偏,在他面前,没有任何话和梗会落到地上!而摇滚情结则成为他曾经的荣光和永远的隐痛……
c. 马东:做东担当
他的遗传基因和他澳州留学生涯及央视的经历,使他在体制和市场,主流与边缘,文化与商业,正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爆点。他策划并主持的“奇葩说”,“欢乐喜剧人”和“乐队的夏天”都引发业内和观众的兴奋甚至轰动,开创了国内文艺及娱乐界的先河与新潮并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而他的亦庄亦谐,搞怪逗笑的主持风格及夸张、大俗和百变的扮相也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d. 其他/她超级大乐迷:陪衬担当
3. 专业乐迷:惹事担当。按照马东的话就是为了增加“乐夏”的戏剧张力。以充当马东和节目效果的“打手”和“嘴替”……
附(一)生存和艺术的两难与一体化:
听说《乐队的夏天》已经是第四个夏天了,今年是第三季。但一直没有提起我足够的兴趣去看。却不经意记住了《新裤子》和《五条人》两只乐队,前一只颇显前卫,后者足够民俗(谣)……
今年夏天,酷暑和大水,闭门宅家。偶然涮到第一季乐夏(1999年)的海龟先生乐队主唱李红旗谈摇滚乐有两点最吸引他:一是常识,二是勇气。常识就是看《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时,知道他是裸露的,无论父母怎么说;勇气就是即使旁边有很多兵丁,依然敢于说出真象。人要能𠄘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工作上的不幸,还能保守内心的纯真,灵魂的自由是第一自由!现在的人都越来越变得冷漠、油腻和懦弱了,我们都需要重新读读童话。一一这颇令我共鸣和激赏!尤其这段新冠前的发言放在新冠后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
于是果断开始看乐夏第三季的同时也把第一季、第二季及“乐队我做东”都一块补看了。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些非主流/地下乐队的生存和发展野史颇似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第三代诗歌的轨迹和状态即在坚持自我和自由,对抗和反叛主流和传统的同时又渴望得到承认和名利,在实现感和成就感的另一面客观改善生存和改变生活的两难困境。这在两岸摇滚大哥赵传的《小小鸟》“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和崔健的《一无所有》中都有震聋发聩般启蒙式的表达!
参加乐夏第一季的这些乐队兄弟们无论是“痛仰”和“面孔“等老炮们云谈风清地谈到早年生存与音乐的窘迫,还是“刺猬”和“clike#15”等中青后晋乐队谈到当下的生活与创作的悖论和痛苦,都说到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如何通过运营乐队养活自己并坚持歌唱事业。这和当年大陆先锋诗人们的“诗人无饭”颇有异曲同工之惑,而比较起来诗人们可能更惨,人格分裂更甚!因为成功的乐队和歌者不仅能解决生存和坚持音乐的一体化问题,甚至能完成财务自由直至财富等身(从乐夏第一季的“刺猬”乐队主唱子健当时的焦虑与无望到后来获奖成名后的演出频频、粉丝大涨,甚至人小鬼大号称地下摇滚界第一女鼓手石璐都开始接奢侈品LV的广告等都可见一斑)。而诗人们即使成名了也无法养活自己及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诗人们只能通过诗人之外的职业寻求和解决这一生命焦虑和生活难题。一种近亲繁殖式的就是写小说和剧本、画画及搞电影,或者和用先天优势从事广告策划、新闻出版(二渠道)等行业;另一种隔行隔山式的就是发挥大学非文学专业特长进军金融投行、地产商业和互联网等热点职业,以完成自救和自渡甚至兼济天下之乌托邦情结……
“新裤子乐队”的彭磊在“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中声嘶力竭地唱出了“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也不过为了钱”的无奈和自嘲”与“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的愤怒和叛逆!而滑稽和反讽的是做为当年“北京新声”摇滚同人“花儿”乐队的大张伟现在却做为评委级别的超级大乐迷坐在台下,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娱乐大咖,名利双收。虽然彭磊在大张伟当面或背后都对其“明星”身份冷嘲热讽,说他天天在电脑上晃没资格评论摇滚或看了他在乐夏的现场朋克式演出讥笑他这些年几乎没啥进步,都颇有点损友的调侃和吃葡萄的味道。但功成名就的大张伟都能举重若轻的一笑哂之,用自嘲式的机敏为双方解围。并坦言做娱乐很赚钱哈。还曾以过来人的身份点拨式评论“盘尼西林”主唱小乐的装酷,说他如果不改这股牛逼劲,人生之路一定会很坎坷。假如有一天能像他现在这样那就他的造化和幸运了!而几次受现场演出触动哽咽式的发出如今的功成名就却离自己的最初理想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的感慨和伤感,反而显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矫情……(待续)
(三)乐队解散与重组(聚)与性情中人及出世入世
(四)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
隔山打牛式点评《乐队的夏天》之(五)艺术自赎和娱乐不死
昨天沪指跌破3000点,以哈复仇愈演愈烈,今天或将出击围剿加沙;乌克兰的战火仍在燃烧……昨晚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和心理阴影下看《乐队的夏天》第三季Hot 5决赛仿佛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奇怪感觉……是否在战争、灾难和痛苦的生活中,人更需要艺术和娱乐的抚慰、疗愈、转移、对冲、赎救和遗忘。由此我想到俄乌战争中两个难忘而震撼的画面和镜头:一是在一座建筑废墟中间的钢琴演奏;二是一户人家用书档住窗户以防空防袭。
之前我曾写了两个标题大段的《乐夏》乐评,那是音乐与歌唱直达并穿透灵魂的启示和记录。但在当下的社会大势和心境下,突然有种提不起继续写完原定《乐夏》的三个标题的兴趣,甚至觉得有一种无话可说、废话少说的悲哀……
特以此段话做为《乐夏》乐评提前和浓缩的结束语,同时也是对《乐夏》的某种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