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作者是两个人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 (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相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出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二、本书内容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除了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
在书本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之间的关系。“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三、重点细节
本书着重讲了分析阅读和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这两个部分分别占了第二章和第三章。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包括:
1、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2、全是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3、像是沟通知识一样的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分析阅读三个阶段包括15条规则,以及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阐述。
四、本书中的金句
1、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2、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要好。
3、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4、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5、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6、一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时速度的技巧就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这只是阅读问题中的一种而已。
7、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
8、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9、读书,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我的收获
这本书给我收获就是好读书方式能使一本书很快的属于自己。你要主动的阅读,把好的东西应用在身上才是最大的收获。于是,我就按书中所教的那样写这篇文章。
该书一本为阅读的人,或者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它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是一本论述性的书。工具书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方法,读者用起来才实用。
它说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该书的骨架就是教读者阅读的方法,它目的就是让作者与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读懂书本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变成一本属于读者自己的书。
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做到这个层次还需努力,多阅读,多思考。本书的书单是我个人喜欢的部分。因为它让我有了读外国文学的方向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