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说仿佛认不出对方,体验很强烈的陌生感,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很容易的失去对一个人的印象,因为时间流逝,改变了你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d98ec58b4e1ac26b.jpg)
七年身体的细胞就要全部更换一遍,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已经是另外一个我。至于外界的知识改变,人与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自然会让人产生陌生感。
你不必为一些认知而愧疚,人生就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谁不是在生活中失去对以往的认识呢,我们只要在拓展自己,增长自我,那些所谓的情绪和态度就不要让自己耿耿于怀。你也不曾在别人眼里是不灵活不成熟缺乏成就的人吗?那又如何?但凡是你的,终究留下,不是你的,你也不必挽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02927aeb7d06837b.jpg)
古希腊有个传说,为了纪念杀死怪兽的英雄忒修斯(Theseus),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性格有故事的英雄,所以人们保留了他出征的船,用以纪念他。可是年岁容易流逝,久而久之,为了保持船只完好,船上的木板一块块都被替换过了。
终于有一天,有人问了,这艘船还是修斯之船吗?如果是,它已经没有任何一块最初的木头了;如果不是,那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再造一艘新船,两艘船中哪艘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我的记忆中的每个人都是一艘大船,它们都有自己的航向。
从量变到质变,量变是逐渐的渐进的,质变是跳跃的。我们可以说从A点到B点产生了质变,在A点和B点之间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是我们很难确定具体在哪个点上产生了质变。
这个道理就好像我们人类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从猿到人,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确认到底是哪一代发生了质变,她妈妈是一个猿,而她女儿就是一个人。
所以我们自己身上的变化,需要量变的累积,一定是个渐变的过程,很难找出一个点,说你刚刚成功地完成了某种改变。植物开花、果树结果都是这个道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是这个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149d59e68ab12932.jpg)
东晋有位和尚,叫僧肇,他在《物不迁论》中说道:“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日:‘昔人尚存乎?,梵志日:‘吾犹昔人,非昔人也。”我是梵志,但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梵志。按僧肇的观点,我和过去的我不是同一个人。
可见,他也知道,我是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也是不断升级打怪的人物,所以不管如何,应该说回答“我”的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59e109674acd0bba.jpg)
据说镇关西的鲁提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弃红尘而去了,留下一个著名的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