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跨过山和海的修行。
所以许多男人的承诺最没用,因为说到不等于做到,当下的心境,不等于未来的心境。
所以我们说要考上好大学,需要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背水一战,也未必能上岸。
所以才有一句俗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未必能达成我们的心愿。
所以人生呀,成功是稀有品,失败才是常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怎么样就会怎么样,这才是世界的真相。就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多多接纳,多多宽恕呀,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经历的多了,才知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以又何必在那和自己较劲,和别人较劲呢,这才是世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吧。在这个必然失败多,成功少的世界里,抱着完美的心态来要求自己和他人,是多么残忍的事呀。没必要对自己如此苛责,这么喜欢刀自己,刀别人,好多悲伤委屈是没必要的。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不完美,别人就会不喜欢自己。自己不是一个好人人设,别人就会嫌弃自己。其实是你把聚光灯打在了自己身上,是自己的完美自恋心理在作祟。还因为缺乏安全感在作祟,你以为你完美了,你就安全了,你是个好人,你就安全了。其实,经历多了,并不是这样的。
你要求错方向了,你应该要求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而非他人。你应该给自己应有的安全感,而非他人。方向错了,越努力,只会越自卑,越没有安全感。
成年人了,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救赎自己的,永远只能是自己。生命多艰,唯有自渡,才是最好的出路。
最近在看陈宇写的《强者思维》里有一段话,共勉。
强者都很孤独,弱者也是,但只有弱者才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孤独,强者没几个朋友,弱者也是,但只有弱者才会误以为自己有很多朋友。
为什么人要经历几次大起大落,才能变得透彻?因为只有见惯了身边的人像鱼群一样,随着自己财富和地位的起落,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才能意识到人生的常态,不是虚张声势的喧闹,而是风平浪静的孤独。
每次低谷的重新站立,都只是在海里抓住了一块木板,只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木板并不能带你到达彼岸,因为世上本无岸,所谓岸只是那些抓着木板喘息的人共同编织的幻觉,你必须在木板被下一个巨浪卷走之前学会游泳,否则就会再次沉下去,苦海无涯,唯有自渡,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爱人,朋友可能都成不了你的避风港,强者并不是那些上了岸的人,而是那些趁着喘息之机,学会了游泳的人。
当你彻底放弃了上岸的幻想,意识到学会游泳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就只能放下一切借口,做出改变了。有准备也好,没有准备也罢。有条件也好,没有条件也罢,都只能一往无前,非化蝶不可了。
很多人一听到强者都是孤独的,就会觉得自己未来可期。其实不光强者孤独,弱者也孤独。人类的孤独就像一种与生俱来的残疾,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孤独,孤独不是变强的原因,也不是变强的结果,它只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孤独最深层、最本质的原因,是人类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的伤口很疼,无论你怎么形容别人没有你的伤口,就不可能理解你的痛苦。你向人倾诉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他也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去想象这个过程,尽量表现出感同身受,他们不是自私,不是虚伪,只是经历有限。
就像鲁迅在《而己集》里写的,“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隔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侍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在人的有限性之下,我们从最彻底的本质上,是没有办法跟任何人感同身受的。
我们只能靠一些特定的符号向别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这些符号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很想把自己心里的宝藏送给别人,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宝藏的能力。 我们既无法了解别人,也无法被别人了解,只能孤独的行走。就像走进一片沙漠,而沙漠的尽头,是另一片沙漠。
意识到这个残酷的事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命运最善意的馈赠。这意味着你的人生观被打上了一个最重要的升级补丁,意味着你站上了更高的维度开始俯瞰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意味着你接受了孤独,获得了自由,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你不会再抱怨朋友不理解自己,父母不理解自己,社会不理解自己,因为你明白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没有人能理解另一个人。你终于意识到很多问题是不可调和的,自己必须学会跟这些问题和平共处,而不是解决他。你不再需要浪费时间去追逐那些虚张声势的喧闹和刻意营造出来的感同身受,你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和理解,也不惧怕任何人的否定和质疑,因为你变成了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成了自己唯一的信仰。尺阔之溪,一跃可过。过了这个坎,往前就是天空海阔,大好河山。
曾经的一切都在肉眼可见的瓦解,你已经看见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终局,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变量只有自己。你唯一能摆脱孤独的方式,就是接受它。命运只留给了你一条路,你不得不走,而这条路,恰恰就是出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30214/364720de101b2d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