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这个词出现频率最多的在哲学,心理学上面。还有一个潜意识大致是说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就如你觉得自己不爱那个人,别人也觉得不爱,但某种行为又表示你爱那个人这种复杂关联。
在哲学,心理学用形而上的语言思辩描述多少会把我们自己弄晕,越来越不认识自已。
比如像佛洛依德是这样定义意识的,有3点:
1.并非大脑的全部操作都与意识有关;。 2.意识涉及某种形式的记忆,可能是极短时的记忆;。 3. 意识与注意有密切关系。
这是用意识定义意识,这怎么行。还有其他心理学家对意识的定义,什么中间层理论。
意识不是来自于未经加工的知觉单元,也不是来自高层思想,而是来自最高与最低之间的表达层。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明确定义的对象,也存在用意识解释意识的情况。也不知道你晕了没有?
还有一个实验得出结论是人清醒时有意识,睡着后没有意识。
每个研究者有自己不同的结论,每个定义都倾向于模糊界限,敢去触碰意识的科学家也不多,只能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
计算机之父图灵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把人的思维用逻辑和数学过程描述出来。
你可能会觉得,这事儿哪怕到了今天都是不可能的。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和周围几万到十几万的神经元有连接,仅仅是描绘这个静态的物理连接情况,对当前的我们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图灵的方法不是要大而全,而是只选取脑的一部分特征用科学模型描述。
他发明了图灵机,只要通过图灵机测试的机AI就证明有意识,这个理论又糟到“中文房间”的反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5428/4090c7cb8f81f1a3.jpg)
再就是发现DNA双螺旋的其中一人Francis Crick,他从80年代后就集中精力研究神经科学,还出了很多这方面的科普书。但就算他讨论意识的问题,也是要先用300多页把什么是他界定的意识,以及视觉、注意力、记忆、神经元结构、动物实验、脑损伤中的实验、神经网络都讨论充分后才谈到意识问题的研究。
Crick的看法是你看到的,你感觉到的,甚至你的情感体验,你的记忆,你的自由意志等等,实际上都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和它们接收、释放的相关分子的一种集体行为。外部世界给我们营造出一个模糊并且连续的感知同记忆,那么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世界是连续的,也因为这个规律才可能出现微积分的想法。
意识使终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我更倾向意识是由多个神经元元素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代表着我不是“我”的意愿,这就细思极恐。
有一个非常有趣关于果蝇的实验,雄果蝇同雌果蝇交配后,无论后面飞来多健壮,多硕大的雄果蝇要和雌果蝇交配,这支雌果蝇就会飞走避开他,更极端点就会用脚踢开他。被拒绝的雄果蝇就会陷入低沉也不再向周围的雌果蝇求爱了。
这算不算一个忠贞烈女,一个失恋男的表现?
后来找到了其中原因,
第一只成功跟雌果蝇交配的雄果蝇,在交配时不但把精子送入雌性的体内,还夹带着送进去一些蛋白质分子,这种蛋白质会刺激雌果蝇的神经系统,抑制它的交配行为,而且还不止如此,它还把身体表面一种小分子粘到雌果蝇的身体上,这种物质会刺激到雄果蝇脑中负责处理嗅觉和记忆的区域,叫蘑菇体,飞近了雌果蝇就会闻到,然后产生不好的感受,进而抑制到它们的活动能力和求偶行为。
你看这种爱情行为其实就是化学反应决定。那么我的喜,怒,哀,乐,忠诚,善良,邪恶这些是不是都可以被定义有物质,化学成面,这又要开脑洞想了。但每个实验都要在具体环境去界定去呈现。
从这一层上看我不是我,我的意识只是电脑里的一堆数据一窜代码,我的美好回忆只是硬盘里的一部电影,一切虚幻.......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5428/1050e2f4459c3654.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5428/4284af5443a5bb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