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西安出发,参加东京绘本动漫原创之旅,我也也开启了西安一周的长安之行。

14日中午送走棒仔,本以为他会有一些不适;然而,从日本反馈的消息和图片证明,我多虑了。
1知无知
从咸阳机场回到酒店,短暂修整,晚上我没有立马去逛大唐不夜城,而是走进知无知艺术空间。“知无知”取“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之意,直指被时代裹挟的现代人,特别是无知到自己认为无所不知。
当晚,嘉宾是史雷鸣,他谈的是“语言本质与本能”。史老师从《人类简史》谈起,把“语言”这个抽象的东西很具象的表达出来,他认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是“语言”。史老师的研究既有书斋的严肃性,也有现实的关照性。虽然我不能全部认同史老师的观点,但是我依然佩服像他一样专注学问学者。

隔天,又听了一节知无知创办人谌洪果老师的领读课,读的是海德格尔的《时间与存在》主题是“死亡作为可能性,而不是临终到头”。

“在死亡中,此在并未完成,也非简简单单地消失,更不曾变得完整可资利用。”古往今来,无数人终其一生都在避死求生,甚至不愿意谈论“死亡”。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此在”,“死亡”不是“此在”的结束,“死亡”更不是“此在”的完成。我们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完成“此在”,“此在”是具有无限可能的,我们或外在的或内在的已经提前限定了“此在”的无限可能,使得生命偏离了他/她能驶和应驶的轨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样子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去按照生命“此在”的“无限可能性”去发展他/她;孩子入学后,家长和老师共同认为文化学习是重中之重,没有之一,这更加窄化了生命“此在”的路径。这只是我粗浅的无知之解,回头还要认真的去肯读海德格尔的《时间与存在》。
2 知历史
接着,报了一个团,参加了为期两天西安周围之旅。第一天上午来到骊山。说实话,那汤池我真的不感兴趣,无论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还是蒋介石的。我感兴趣的是骊山这里的历史。
西周的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亡了朝代。导游在谈论这个典故时,逗引得游客哈哈大笑。是的,大家只是笑。
在讨论唐玄宗和杨玉环时,那种极尽奢华之能事的渲染,惊呆了摩肩接踵的游客,艳羡了堆积如山的眼神。读历史,我们常常纳闷,“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怎么会发生在同一个皇帝的身上。天国诸神都有傲娇和暴怒的时候,更何况人间造的神。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缺乏权利的约束,他可以如孩子过家家般对待自己的帝国,一会是天神,一会是魔鬼!
看过了杨玉环的澡堂子,下午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面对兵马俑 ,后人徒留赞叹。从解说员到现场人山人海的游客,都在“称赞”秦始皇的霸气与智慧;很少有人去“叹息”这个残暴的君主给天下苍生和中华文化带来的毁灭性摧残。是的,秦始皇用刀和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可是并未给芸芸众生带来福祉;相反,灾难连连。
3 知山水
第二天,去攀爬了西岳华山。人类都有登高的情节。登上高处,览绝处盛景,豪气在山巅陡然升起。

这豪气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因为,豪气底色是深深的自卑。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出生时的极端弱小,造就了天生的自卑。人类喜欢以征服者的姿态睥睨山水、笑傲自然。这样说来,我们征服的根本不是山水,我们要征服的是内心深处潜藏的天生自卑。登山易,自信难。内心空空,行万里路依然贫瘠不堪!华山顶人头攒动,如果没有便捷的索道,又有几人愿意登顶,正如心灵鸡汤式的解读掩盖了许多看不懂也不愿看名著经典的尴尬。
4 知西安
来到 永兴坊和回民街,一排排小吃,应接不暇,游人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选景拍照。各种吃,让我想起了《千与千寻》的贪吃爸妈。

还有那网红的“摔碗酒”,堆积如山的酒碗碎片,见证了无数人的戾气和愤懑。据说,有人打飞的几千里,就是为了摔几个碗,拍一段视频,发一个朋友圈,然后打飞的离开。
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另外一种读书,是为了寻找导师或者切磋学问,看山水而非为山水;而如今,我们都退化为吃和发朋友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