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放暑假的时候,看了一本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张笑颜,清晰地记住了一句话——每天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去做。这句话在心里沉淀了二十天,我一直都不明白,直到昨晚刚躺下准备冥想,突然灵感就来了,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一放假我就迫不及待的找房子,想要利用个人的独处时间做一些事,然而对于懒癌晚期的我来说,直到昨晚明白了那句话后才算真正开始我的努力时间。
说来讽刺,一开始信心满满,制定好了计划,什么都愿意去尝试,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又完全放松了自己,连挣扎一下都觉得浪费力气。
放假前,计划每天早上花两个小时背单词,晚上再复习一下;
背完单词码码字;
下午午休起来看考研书单;
看完书学习MS Office;
晚上看自己喜欢的书,写写读书笔记,记录灵感。
多完美的计划,多符合我的内心需求。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每天看着计划表上的计划就不想动,心里十分抗拒:哇,咋这么多事儿啊?每天都这么多事要做,好累啊,不想做,明天再说吧。
十天后。还是每天躺在床上刷手机,堕落了这么久,想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然后又把计划改成了早上背单词,下午看考研书单,晚上阅读、写作。然而并没有用。
再过十天。依然如此。如果不是看了那本书,昨晚睡前突然被潜意识提醒,我想我还是那个活在黄昏里的老年人。
于是,我把计划改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作。这样就不会因为每天看着计划表上那么多的事而选择拖延,也不会因为想着每天都要做这么多事而对每件事都敷衍了事。所以根据自己近期的状况,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去做,这样就不会给自己的大脑带来负担、给自己的心带来负罪感。
当然,你也许会有疑问,一天只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其他事怎么办?就不做了吗?就不用心对待了吗?其他事当然也要做的,只是和重要的事比起来,它们在那个时候显得没那么重要,当你做好了你一天中最重要的事,那么其他事也就很容易做了。一天只做一件重要的事,会给你大脑带来一个正反馈:一,你的大脑会认为事情很少,那么就更容易去做,你也会更用心去做,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影响;二,当你做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你的信心也会增加,不会觉得今天什么事都没做;三,当你信心增加的时候,做其他事也就更乐意更简单了。现在想想,是不是也跃跃欲试呢?虽然有可能现在还不大明白,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天也会突然明白的。
当然,做完最重要的事之后应该做怎样性质的事呢?相信你听过时间的“四象限管理”,
重要但不紧迫(石块) 重要且紧迫(碎石)
不重要但紧迫(细沙) 不重要不紧迫(水)
书中有个例子,或许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有一次,一个教授在与学生讨论时间与计划时,叫来自己的助手,并吩咐他去拿来石块、碎石、细沙、水和一只大铁桶。
学生非常好奇,问道:“你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教授神秘地一笑:“我今天给你讲解一下时间管理方法。”教授解释道:“这只铁桶最大的容量就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工作量。碎石代表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务,石块代表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细沙代表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介绍完了每件东西所代表的事务之后,教授问道:“你通常偏重于处理哪一类事务呢?”“当然是那些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务!”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教授追问说:“那么那些虽不紧急但却十分重要的事务呢?”“虽然我也知道那些事务相当重要,但是总是没有时间顾及。”学生为难地说。教授用碎石装满铁桶,尝试着再装一块石头,但是那块石头无论如何也装不下去了。他转身问学生:“是不是就是这样?”“对,就是这样。”学生点点头。
随后,教授一边说一边把细沙慢慢倒进铁桶里,随后慢慢要换铁桶,很快细沙也消失不见了。教授再一次问:“现在铁桶是不是真的已经装满了?”“还……没有。”学生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是的!”教授这次慢慢地把水倒进铁桶里,一会儿工夫水罐里的水就倒完了。教授笑着对刘学生说:“你现在知道我做这个实验的用意了吧。”学生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灵感的闪电,他恍然大悟道:“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您所说的分类处理、优先解决的高层次管理时间的技巧!”“是的,你说得非常正确,”教授说,“这个实验就告诉我们,一旦水桶里先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但是如果你换种思路,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还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
细想一下,根据这样的方法去做,是不是每天的事情都做完了呢?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近况,去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去开始。比如,想学英语或者英语考试将近,那就用一个月的时间当做英语月,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英语。举一反三,是不是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这样呢?
一天只有一件事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