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古人敬畏天地鬼神,常常聚集在一起,在宗庙里举行祭祀活动。顺应天命,观其所聚所分,吉凶祸福兴衰,天地万物之情即可见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阴阳和悦顺从就能聚合,互相违逆则离散。而聚合则兴旺,离散则衰止。
一个人只有在内心,十分强大和丰富的时候,才能独达清静,入空明之境。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难以达到这种状态。因此,人们为了释放心绪,寻找快意,常常有种种的聚集活动。人应该利用难得的此身修好自己,从人群五蕴的聚合,向超越自我的清净境界晋升。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五蕴聚合,亦苦亦乐。如果人能行深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解脱一切烦恼。五蕴之蕴,即聚合。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是一切有形物质的聚合,叫色蕴。色蕴有内尘和外尘,内尘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尘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它们都是佛家说的尘埃。受:接纳,感受;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想:想法,念头。行:行动,造作;有了想法后,就会付诸行动,造作善业、恶业,无记业。识:意识;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执着我的心识,觉知外界环境的心。
五蕴,能够障蔽人的真如自性和般若智慧,令人生起烦恼、执着、痛苦。人脱离五蕴,在五蕴之外即空,就没有我了,当然其它也就没有了。五蕴,是无明黑暗之地,愚痴的人永远无法摆脱,只有般若智慧,才能进入禅定照破无明。但人的定力,很多时候抵不过业力,这乃是人生实苦。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问佛陀:“佛陀!这个女子能在您身旁,打坐入于三昧?而有智慧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不能呢?”佛陀答:“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佛陀便说:“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位罔明菩萨可以做得到。”
不久罔明菩萨从地涌出,向佛陀作礼后,便到此女子前,鸣指一下,此女子马上就出定了。
罔明,就是无明。禅定,可以不为外境所动,文殊般若智能,亦不能动摇她,但无明烦恼的力量,是她自己的业力,若无法对治,稍不慎持,就败下阵来。真是一念无明起,百万障门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聚合!自己的内心、定力、自性,将决定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修善积德,开发自家的佛性智慧。佛性就住在每个众生的五蕴中,若坏五蕴中之身亦为杀生。杀自己身,罪过莫大矣!
(李松阳20200427fccf0089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