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6年,对晋武帝司马炎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他生病,严重到取消了当年最重要的元旦大朝会。
朝臣们忧心忡忡:病重的皇帝,不靠谱的接班人,这个国家,将来该往哪里走呢?
司马炎的太子阿衷就是历史上那位有名的惠帝:朝臣对阿衷说:“今年大旱,老百姓都没有饭吃。”
阿衷回答:“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对于这个历史上最荒谬的决策,炎大是做了精心安排的。
正如阿衷的“不聪明”在朝堂流传很久了,但是炎大觉得,这是一个长子应尽的权力和义务,于是坚决地把太子的位置给了阿衷。
但没想到,他刚一生病,朝臣们就开始了密谋。
密谋的主导思想就是围绕着阿衷展开,主要有两种意见:
1、第一种意见:以阿衷的智商,绝对不能担任皇帝,他会把国家毁掉的。所以炎大死后应该直接废掉他,立炎大的弟弟——著名的贤王齐王攸做皇帝。
2、第二种意见:阿衷虽然不聪明,但被立了太子后没犯过大错,要废他师出无名,就让他当个挂名的皇帝好了!让齐王攸担任辅政大臣全权处理朝政,阿衷只需要负责坐在龙椅上盖章就行了。
朝臣们正为了两种意见吵得热火朝天时,炎大的病居然奇迹般好了!
紧接着,他就听说了朝臣们的密谋。
炎大对此表示很伤心。
他独自坐着御花园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他发誓:要狠狠地给那些吃着他家饭,操着别人心的朝臣们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他建立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路线。
未来十年,他规划的三件事:
1、为太子阿衷找一个强有力的朝臣首领做靠山
2、提拔阿衷的外公杨氏一族,让他们成为阿衷未来的坚强堡垒
3、建立事功——伐吴。
具体操作:
1、为阿衷找到的强有力朝臣——贾充
理由:贾充作为三朝元老,影响力一流!
困难:贾充目前站队齐王攸
站队原因:
齐王攸的王妃是贾充和前妻李氏的女儿。也就是说,如果齐王攸上台,贾充就是国丈。
应对策略:
让贾充也嫁一个女儿给自己家!
如何操作:
团结贾充的政敌,对贾充形成致命性打击,让贾充明白,天下事,只有天子说了算!想要活得好,站队天子错不了!
于是贾充的政敌任恺、庾纯开始一波波找贾充的麻烦,西北有了羌乱,让贾充去平定吧!
贾充眼看权力不保,没办法,贡献女儿保权势吧!
嗯很好,大家都看看,可是你贾充自己哭着喊着要把女儿嫁给我家阿衷的!
目标圆满达成!
2、为阿衷树立坚强额壁垒:外戚杨氏一族
朝堂之上从来都是宗室与功臣两股势力共治天下,但你们都不拥护我家阿衷?
没关系,我制造第三股势力,一股真正为我所用的势力——外戚!
阿衷的妈妈去世了,就立阿衷的姨妈杨芷当皇后!
杨芷父亲杨骏,封临晋侯,杨氏一门,杨珧、杨济、杨炳全部封高官!
从此后,杨氏一门紧紧团结在司马氏炎大的身边,以炎大的事业为事业,以炎大的核心为核心,想炎大之所想,急炎大之所急!
你们这些朝臣,不是跟我作对吗?
我现在不需要你们了!
我的阿衷,会有外戚杨氏一族做坚强的后盾,让他风雨无阻!
3、建立强有力的政治资本——伐吴
无数历史先哲告诉我们:最好的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就是发动一场战争!
当然,战争的好处不仅于此,战争胜利,便是为领导人增添无上的功勋,是领导者最好的政治资本!
炎大举目四望,发现东吴依然屹立,吞并东吴,就相当于打一场统一战争,建立的,将是伟大的功勋!从此后,我炎大再说什么,谁敢不听?!
于是开始正式筹备:
前期准备工作:
1、各州郡调兵
2、安排粮草调发事宜
3、后勤部门工作
4、各部门协调工作
5、通信工作
6、战前动员工作
7、调发将领
炎大大笔一挥,把伐吴主帅交给了反对伐吴最激烈的贾充!
他轻描淡写地对贾充说:“你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
贾充一口气梗在脖子里,上不去,下不来,只得偃旗息鼓,打道回府。
虽然主帅领导不怎么样,但一来战争本是国力的比拼,二来手下将领给力。
战争刚一开始,王濬就一马当先直接奔到建康把国主孙皓给拿下了,于是战争顺利结束。
于是,炎大积累到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获得了政治话语权。他开始以强有力的姿态,进行驱逐齐王攸的计划,打造完全属于他的政治小团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