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山水画中,远望千里的画作不少,仰望山巅的画作也很多,低头看向幽深的山谷的作品却很少。
郭熙的《幽谷图》就采用这样独树一帜的视角。我们看画面中的下半段,仿佛观画者是站在山间看向幽深的谷底,内心不由得悚然一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b0eda916f1ff961.jpeg)
我们逐一观赏这幅画。
先看近处的这些巨石,壮如鬼脸。怪不得有人称他画山石结构的方法为“鬼脸皴”。
这些山石都以淡墨晕染,看起来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近景中巨石尖耸,崖壁后面,露出一组枯树,枝干遒劲,有向下的“蟹爪枝”,有向上的“鹿角枝”,显出坚强的生命力。
山脚下是幽深的谷底,山泉奔流而出,耳边似乎响彻着“哗哗哗”的水声。
水是生命的流动,是活力的象征,也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泉水曲折而来,绕过一块块水中的石头,又在画面的下方变得开阔,流淌而去,将意境带出了画面,带到了无限远的地方。
再看画面中部,山峦从右上斜向左下方。中间似断似连,气脉相通。
山的背面,左右都露出丛林枯树。这些树木为山脉增加了生机,并以此将画面的中景与远景的山峦拉开距离,增加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而中景和远景之间,是一道幽深的沟壑,曲曲折折,深不见底,叫人心惊胆战。
而远景中的山峦蜿蜒曲折,巍然伫立。山顶上生长着密密匝匝的点叶灌木丛,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再向远方,山顶已然无树。既像人迹罕至,又如同一条道路,只要坚持,总会到达更远的地方。
这段山巅之上的路途充满了象征意义。
再从远景的山巅向远看,一条水平线横在那里,应该是宽阔的水面与天相接。
水有来处,也有了归途。
纵观整个画面,清幽高旷,冷峻险绝,又内含勃勃生机。
所绘内容简单,视角奇妙。
在用墨上,群山染以淡墨,树木则用稍浓的墨。
这样既突出了群山之间冬日积雪的感觉,又增加了生机活力,让画面层次更为丰富。
《幽谷图》纵167.7cm,高53.6cm。属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