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083/d31968af2279ef95.jpg)
在吴军老师订阅专栏“硅谷来信”的第一封来信里,谈论了伪工作者的问题,并举了当年谷歌中国的故事,在对比互联网公司(谷歌代表)和传统软件公司(微软代表)后提到这样的观点: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任务是事先定义清楚的,虽然在开发的过程中有所变动,但是变动不大,你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前完成自己的模块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工作是越来越少。互联网的产品开发则不同,它的产品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无法清晰定义一个静态的版本,新的问题总是不断的涌现,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有必要立即解决,因此不存在一个把工作列表清空的可能性。
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互联网软件”的特点,一切向上的产业都是如此,尤其是软件,那些所谓定义清晰的“传统软件”早就不复存在了,甚至于现在连定义清晰的硬件都很难找到。大量的产品,从概念到原型,到样机再到量产,几乎每一步都在设计团队、测试团队、运维和用户的相互沟通中反复的迭代。即使量产了,也会马上开始2.0的开发,一切都是动态变更的,工作列表的长度根本不会减少。
所谓“伪工作者”,就是每天都把时间用在处理不产生什么实质意义的事务性工作上,尽管忙碌,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头来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如何不做“伪工作者”呢?吴军老师给出的答案很简单:
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这个答案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我觉得和没说一样。我们总是看到类似的所谓“高效率方法”,说什么重要、紧急什么的,我每次一看到类似的说法,直接就 pass,为什么?谁不知道要先做重要的事,问题在于什么是重要的事,如何定义“重要”才是最最关键的事情。
回到伪工作者的问题上,工作都是管理者安排的,要知道被定义为不重要的工作很可能被无限期拖延,没有哪个管理者会告诉员工某项工作不重要,拖着就行了,那怎么可能?
有没有主动性非常强的员工,可以自行发现重要的工作,并且有足够的定力在上司压力下把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工作刻意推延?有。事实上我很多时候都可以做到,也因此即使在繁重的压力下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工作,并且把精力放在刀刃上。可在我观察,身边的同事,即使是那些技术能力很好的人,也往往没有分辨重要程度的眼光和对抗领导瞎指挥的勇气。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过长工作列表问题的还得是创建这个列表的人!
管理者应该能够将目标和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综合考虑,给每个人列出合理的任务清单,这些任务要明确重要程度和先后顺序,为团队成员减负而不是堆出来一个列表让员工自己排序。话说将公司目标翻译成合适的任务和可考核的指标,不正是管理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吗?要求员工变“聪明”,从而自行选出重要的任务,这除了在 Google 这样优秀人才扎堆的地方,根本不适用。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解决伪工作者的问题,根子在管理者,没有执行力的问题,只有领导力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