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来就是来消谴用的。
当人心急,心有千千事,想着赚钱,焦虑现实的时候,是看不进去文字的,即使看了,也感受不到文字的内涵。
文字,文学创作原来就是在表达感性的东西,去作为介质,触达到阅读文字的人的心灵。
让人长见识,识生活,识众生。
让人共鸣,让读者的情绪找到一个口子,可以通过书中的文字,感受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情绪,情感,感情,发现自己。
所以,文字是什么?文学创作是什么?
是一面镜子!
它给每一个人照一照,但照镜子的人不同,因而,每个人读一篇文字所获得的感受,印象,收获是不同的。
想要提高阅读文字所得到的收获,那么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感受力。
感受文字的能力。
除了理论性思想性的文字,大多数文学创作都是感性的,表达的本质内核都是感性的,表达的是某种想直说又说不出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感觉,一些复杂的情愫,但却对确实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的。
文学,那么目的就是什么呢?帮助人类的无处安放的,无处倾诉的情感找到一个发泄口,一个自留地,在那里,读者能找到与自己相同的灵魂,或孤独,或忧伤,或乐观,或坚强,总之,读的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与你的心灵情感同在,给你以理解与共鸣,因为他们的书明白的传递了某种你所无法诉诸的感情,你的苦恼困愁,他们都能理解,并且经历过。这样看,你和作者像不像是朋友,而且还是知己?能有共同情感,共同思想见地的那种?那还担心谁不理解你呢?无数那些作家创作的文本,就够人去获得精神共鸣与力量了。
这样看,书是朋友一点不假。以什么形式组列出来的文字方式不重要,而一个个文字安放在一起,背后所要表达的内涵才是一本书的真正目的。文字只是表现形式,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人生哲学,才是文字背后的内涵,而这些,需要我们心在线,感受力在线的时候才能获得,否则,是感受不到的。
网友评论